“人在橫溪溪畔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人在橫溪溪畔住”全詩
馬上墻陰通半面。
玉立娉婷。
一點靈犀寄目成。
明朝重去。
人在橫溪溪畔住。
喬木千章。
搖落霜風只斷腸。
分類: 木蘭花
作者簡介(張孝祥)

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生于明州鄞縣。宋朝詞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詞》1卷。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
《減字木蘭花》張孝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減字木蘭花·阿誰曾見》是宋代張孝祥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婉約的筆觸表達了作者對于愛情的思念和離別之苦,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融,展現了深沉而憂傷的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阿誰曾見。
馬上墻陰通半面。
玉立娉婷。
一點靈犀寄目成。
明朝重去。
人在橫溪溪畔住。
喬木千章。
搖落霜風只斷腸。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圍繞著愛情的遺憾和離別的痛楚展開。詩人首先提到了一個神秘的人物,稱之為"阿誰",暗示了這是一個與作者有著特殊感情的人。接著,詩人通過描繪墻陰中的一面微光,把這位令他心馳神往的人與自然景物相聯系起來。"玉立娉婷"這一描寫表達了這位人物的高貴和美麗。
然后,詩人以"一點靈犀寄目成"的方式表達了他們之間心靈的相通和默契。這種默契讓他們心有靈犀,互相理解。然而,明天再次分離的命運使得作者不得不再次離去,留下他深情厚意的句子"明朝重去"。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作者離開后的心境。他仍然留在橫溪溪畔,思念著那個他無法忘懷的人。喬木在秋風中搖曳,千千萬萬的樹葉隨風飄落,正如作者的心情一樣凄涼和痛苦。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情感交融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于愛情的思念和離別之苦。詩人的筆觸婉約而細膩,情感真摯而深沉。整首詩詞透露出一種憂傷的氛圍,讓人感受到愛情的甜蜜和痛苦的交織,引發讀者對于人生離別和愛情的思考。
“人在橫溪溪畔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ǎn zì mù lán huā
減字木蘭花
ā shuí céng jiàn.
阿誰曾見。
mǎ shàng qiáng yīn tōng bàn miàn.
馬上墻陰通半面。
yù lì pīng tíng.
玉立娉婷。
yì diǎn líng xī jì mù chéng.
一點靈犀寄目成。
míng cháo zhòng qù.
明朝重去。
rén zài héng xī xī pàn zhù.
人在橫溪溪畔住。
qiáo mù qiān zhāng.
喬木千章。
yáo luò shuāng fēng zhǐ duàn cháng.
搖落霜風只斷腸。
“人在橫溪溪畔住”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