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氣分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曉氣分嵐”全詩
斷柳枯蟬,涼意正滿西州。
匆匆載花載酒,便無情、也自風流。
芳晝短,奈不堪深夜,秉燭來游。
誰識山中朝暮,向白云一笑,今古無愁。
散發吟商,此興萬里悠悠。
清狂未應似我,倚高寒、隔水呼鷗。
須待月,冼多清、都付與秋。
分類: 聲聲慢
作者簡介(張炎)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聲聲慢》張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聲聲慢·晴光轉樹》是宋代張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晴光轉樹,指的是陽光透過樹枝間的縫隙照射下來,形成斑斕的光影。這種景象給人以明亮、清新的感覺。
曉氣分嵐,形容清晨的氣息分散在薄霧之間。清晨的空氣清新宜人,給人以寧靜、祥和的感受。
何人野渡橫舟,描繪一個人在荒野的渡口橫渡船只。這句意味深長,暗含著離愁別緒、孤獨旅行的情感。
斷柳枯蟬,表現了柳樹凋謝和蟬鳴的景象。斷柳象征著離別和消逝,蟬鳴則暗示著時光的流轉和人事的更替。
涼意正滿西州,描述了涼爽的秋意彌漫在西方的州縣。這里的涼意可以理解為對逝去時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待。
匆匆載花載酒,暗示著行者匆匆忙忙地帶著鮮花和美酒,可能是為了尋找歡樂和忘卻煩惱。
便無情、也自風流,這句詩意蘊含深邃,表達了盡管行者無情無義,但自有一種風流瀟灑的情調。
芳晝短,奈不堪深夜,秉燭來游,表達了白天短暫而夜晚漫長的感受。行者持著蠟燭來游玩,暗示他不畏黑暗,追求心中的自由和歡樂。
誰識山中朝暮,向白云一笑,今古無愁。這句詩表達了行者在山中度過朝與暮的生活,他對自然的美好充滿了感激之情,無論過去還是未來,他都無憂無慮。
散發吟商,此興萬里悠悠。這句意味深長,散發指的是放松、散心,吟商是指吟唱商調的音樂。這里表達了行者傾聽音樂、放松心情的愉悅感受,無論身在何處,歡樂的心情都能超越萬里。
清狂未應似我,倚高寒、隔水呼鷗。這句表達了行者自身的情感和性格特點。他自稱清狂,意味著他內心清明而豪放,喜歡倚在高處,寒冷的空氣中呼喚飛鷗,自由不羈。
須待月,冼多清、都付與秋。這句表達了行者對月亮的期待,希望月亮的光輝能洗凈塵世的煩惱,把一切都交給秋天來處理。
通過分析詩詞《聲聲慢·晴光轉樹》,我們可以感受到行者內心的情感和追求。他在旅途中經歷了離別和孤獨的心情,但他依然保持著豪放和樂觀的態度。他欣賞自然的美麗,享受生活的瞬間,盡管時間轉瞬即逝,他仍然保持著對自由和快樂的追求。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行者的心境,展現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生命的熱愛。它讓人感受到寧靜、清新的氛圍,同時也啟發人們思考人生中的離別、孤獨以及對自由和快樂的追求。
“曉氣分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ēng shēng màn
聲聲慢
qíng guāng zhuǎn shù, xiǎo qì fēn lán, hé rén yě dù héng zhōu.
晴光轉樹,曉氣分嵐,何人野渡橫舟。
duàn liǔ kū chán, liáng yì zhèng mǎn xī zhōu.
斷柳枯蟬,涼意正滿西州。
cōng cōng zài huā zài jiǔ, biàn wú qíng yě zì fēng liú.
匆匆載花載酒,便無情、也自風流。
fāng zhòu duǎn, nài bù kān shēn yè, bǐng zhú lái yóu.
芳晝短,奈不堪深夜,秉燭來游。
shuí shí shān zhōng zhāo mù, xiàng bái yún yī xiào, jīn gǔ wú chóu.
誰識山中朝暮,向白云一笑,今古無愁。
sàn fà yín shāng, cǐ xìng wàn lǐ yōu yōu.
散發吟商,此興萬里悠悠。
qīng kuáng wèi yīng shì wǒ, yǐ gāo hán gé shuǐ hū ōu.
清狂未應似我,倚高寒、隔水呼鷗。
xū dài yuè, xiǎn duō qīng dōu fù yǔ qiū.
須待月,冼多清、都付與秋。
“曉氣分嵐”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三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