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寒藤挽我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木寒藤挽我住”全詩
多慚不及鸞溪水,長向山前山后流。
分類:
作者簡介(張元干)

元干出身書香門第。其父名動,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能詩。張元干受其家風影響,從小聰明好學,永泰的寒光閣、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讀書處。十四五歲隨父親至河北官廨(在臨漳縣)已能寫詩,常與父親及父親的客人唱和,人稱之“敏悟”。
《游廬山》張元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廬山》是宋代張元干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給出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古木寒藤挽我住,
身非靖節誰能留。
多慚不及鸞溪水,
長向山前山后流。
譯文:
古老的樹木和寒冷的藤蔓攔住了我的去路,
我身上沒有堅定的品格,誰能留住我。
我深感慚愧,不如鸞溪之水,
它長久地從山前流向山后。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在廬山游玩時的心情和思考。詩人在廬山的古木和藤蔓之間感到被困住,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內心的不安和迷茫。他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堅定品格,無法在這個世界上留下深遠的影響。他自愧不如廬山的鸞溪之水,鸞溪之水從山前流向山后,象征著自然的持續流動和變化,而詩人卻感到自己無法與之媲美。
賞析:
《游廬山》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無奈。古木和寒藤形象地描繪了他在廬山中被阻擋的情景,暗示了現實世界對他的束縛。詩人思考自己的品格和存在意義,他自認為無法達到高尚的境界,感到迷茫和自愧不如。與此同時,詩中的鸞溪之水成為對比,象征著自然的流動和變化,與詩人自身的困頓形成鮮明對比。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表達了詩人的內心獨白,給人以深思和共鳴的空間。
“古木寒藤挽我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lú shān
游廬山
gǔ mù hán téng wǎn wǒ zhù, shēn fēi jìng jié shuí néng liú.
古木寒藤挽我住,身非靖節誰能留。
duō cán bù jí luán xī shuǐ, zhǎng xiàng shān qián shān hòu liú.
多慚不及鸞溪水,長向山前山后流。
“古木寒藤挽我住”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