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條自此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蕭條自此初”全詩
花酣蓮報謝,葉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風似雨馀。
卷簾涼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靜多翻燕,波澄乍露魚。
今朝散騎省,作賦興何如。
分類:
作者簡介(司空曙)
司空曙(約720-790年),字文明,或作文初。廣平(今河北永年縣東南)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唐代詩人。約唐代宗大歷初前后在世。大歷年進士,磊落有奇才,與李約為至交。性耿介,不干權要。家無擔石,晏如也。嘗因病中不給,遣其愛姬。韋辠節度劍南,辟致幕府。授洛陽主簿。未幾,遷長林縣丞。累官左拾遺。終水部郎中。曙詩有集二卷,登進士第,不詳何年。曾官主簿。大歷五年任左拾遺,貶長林(今湖北荊門西北)丞。貞元間,在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幕任職,官檢校水部郎中,終虞部郎中。曙為盧綸表兄,亦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其詩多為行旅贈別之作,長于抒情,多有名句。胡震亨曰:"司空虞部婉雅閑淡,語近性情。"(《唐音癸簽》卷七)有《司空文明詩集》。其詩樸素真摯,情感細膩,多寫自然景色和鄉情旅思,長于五律。詩風閑雅疏淡。
《立秋日》司空曙 翻譯、賞析和詩意
《立秋日》是唐代詩人司空曙的作品。這首詩描述了立秋時節的景象和心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律變新秋至,蕭條自此初。
花酣蓮報謝,葉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風似雨馀。
卷簾涼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靜多翻燕,波澄乍露魚。
今朝散騎省,作賦興何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立秋時節的變化和感受,展示了唐代人們對自然環境的細膩觀察和對季節轉折的感慨。
詩的開篇寫道:“律變新秋至,蕭條自此初。”“律”指的是天象的變化,表示氣候逐漸轉入秋天,而人們的情緒也因此變得蕭條而初露秋意。
接下來的兩句“花酣蓮報謝,葉在柳呈疏。”描繪了花朵逐漸凋謝,蓮花枯萎,樹葉開始稀疏的景象,暗示著秋天的漸近。
下一句“澹日非云映,清風似雨馀。”表達了秋天的天空明凈,白日無云,清風吹來仿佛余露滋潤的感覺。這里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傳遞了寧靜、涼爽的秋日氛圍。
“卷簾涼暗度,迎扇暑先除。”這兩句表現了人們躲避炎熱的意愿,卷起簾子,讓涼風隨之進入,用扇子迎著涼風,將夏日的余熱驅散。
接下來的兩句“草靜多翻燕,波澄乍露魚。”描繪了草地上燕子翩翩起舞的景象,水面上的波浪漸漸平靜,魚兒在水中若隱若現。這里通過對動物行為的描寫,突出了秋天的寧靜和生機。
最后兩句“今朝散騎省,作賦興何如。”表達了詩人在立秋這一天心情的轉折。他認為在這樣的美好時光里,放松心情,騎馬游覽風景,寫作作賦,能夠產生怎樣的創作靈感和興趣呢?
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立秋景象的感悟,表達了詩人對季節變遷和自然美的贊嘆,同時也抒發了對生活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
“蕭條自此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ì qiū rì
立秋日
lǜ biàn xīn qiū zhì, xiāo tiáo zì cǐ chū.
律變新秋至,蕭條自此初。
huā hān lián bào xiè, yè zài liǔ chéng shū.
花酣蓮報謝,葉在柳呈疏。
dàn rì fēi yún yìng, qīng fēng shì yǔ yú.
澹日非云映,清風似雨馀。
juàn lián liáng àn dù, yíng shàn shǔ xiān chú.
卷簾涼暗度,迎扇暑先除。
cǎo jìng duō fān yàn, bō chéng zhà lù yú.
草靜多翻燕,波澄乍露魚。
jīn zhāo sàn qí shěng, zuò fù xìng hé rú.
今朝散騎省,作賦興何如。
“蕭條自此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