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依古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卜居依古寺”全詩
卜居依古寺,愛日向初春。
時有逃虛喜,端無去客嗔。
團欒何所作,不寐守庚申。
分類:
作者簡介(朱翌)

朱翌(1097—1167)字新仲,號潛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潛山)人,卜居四明鄞縣(今屬浙江)。紹興八年(1138),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兼實錄院檢討官、祠部員外郎、秘書少監、起居舍人。十一年,為中書舍人。秦檜惡他不附己,謫居韶州十九年。檜死,充秘閣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勝景,游覽殆。
《初到曲江六首》朱翌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初到曲江六首》
詩詞的中文譯文:
初次到達曲江,行程三百里,帶著家人五六位。
卜居在古寺之側,喜歡春日的陽光。
常有逃避世俗的快樂,從不生厭離別的怨嗔。
團圓的庭樹是何人的杰作,守夜不眠直到庚申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朱翌創作的,描述了他初次到達曲江的情景和心境。曲江是一個地名,朱翌一家從遠方度過三百里的山嶺,帶著家人一同到達這里。他們選擇在一座古寺附近安家落戶,喜歡這里初春時節的陽光,顯得愉悅而寧靜。
詩中描繪了一種對世俗繁雜生活的逃避心態,朱翌喜歡遠離喧囂,享受寧靜的日子。他常常感到快樂,因為能夠遠離紛擾,追求內心的寧靜。同時,他也沒有對離別產生厭煩和怨恨的情緒,接納離別作為生活的一部分。
詩中提到的團圓的庭樹,表達了朱翌對家庭和團聚的向往和珍視。這棵樹可能是他們居住的寺廟內的一棵特別的樹,成為他們家庭的象征。他守夜不眠,守護著這個家庭,直到庚申時(中國傳統上每天的時辰分為十二個時辰,庚申時是晚上9點到11點之間),展現了他對家庭和責任的忠誠。
這首詩展現了朱翌對離塵的向往,對家庭和團聚的珍視以及對寧靜生活的追求。通過描繪初到曲江的場景和表達內心感受,詩詞傳遞了一種寧靜、快樂和對家庭的深情。
“卜居依古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dào qǔ jiāng liù shǒu
初到曲江六首
dù lǐng sān bǎi lǐ, xié jiā wǔ liù rén.
度嶺三百里,攜家五六人。
bǔ jū yī gǔ sì, ài rì xiàng chū chūn.
卜居依古寺,愛日向初春。
shí yǒu táo xū xǐ, duān wú qù kè chēn.
時有逃虛喜,端無去客嗔。
tuán luán hé suǒ zuò, bù mèi shǒu gēng shēn.
團欒何所作,不寐守庚申。
“卜居依古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