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照天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金色照天光”全詩
上有七十二鳳凰,金鼎玉食高頡頏。
王不居,志獨苦,拜師禮重心愈下。
群賢起,南西東,國恥一灑黃金空,十年燕雌今日雄。
君不見姑蘇何用黃金屋,野鹿穿花豕銜蓐。
分類:
作者簡介(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金臺篇》楊維楨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金臺篇》是元代作家楊維楨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一個高大的臺階,臺階上閃耀著金色的光芒。臺階上有七十二只鳳凰,還有金鼎和玉食高高聳立。在這個高臺上,王者不再居住,他的志向孤獨而痛苦,對拜師學習的禮儀越加重視,但內心愈發卑微。然而,群賢們紛紛起來,從南、西、東三個方向涌來,國家的屈辱猶如灑下的黃金一樣消失殆盡,十年的雌鳥今日變為雄鳥。詩中提到了姑蘇(即蘇州),以及黃金屋、野鹿穿花、豕銜蓐等形象,展現了豪華與貧瘠、荒涼與蓬勃的對比。
這首詩通過對金臺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王者的孤獨與痛苦的深刻體驗,同時也展示了群賢起義的壯麗場景,以及國家興盛的希望和憧憬。通過金臺與黃金屋、野鹿與豕銜蓐的對比,詩中傳達了一種對于奢華與富貴的思考,呼喚著社會的公正和平等。
整首詩采用了豪放的筆觸,形象生動,以寥寥數語勾勒出壯麗的景象和深刻的情感。通過對于金色、鳳凰、金鼎等意象的運用,詩詞充滿了莊嚴與崇高的氣息,表達了作者對于國家興盛和王者崇高理想的追求。同時,詩中的對比手法也給予了讀者深思,引發對于社會現實和人性的思考。
《金臺篇》以其雄渾豪放的語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現了元代士人楊維楨的才情和思想。同時,它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蕩與變革,以及人們對于國家興衰和個人命運的思索。
“金色照天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 tái piān
金臺篇
gāo tái qǐ shuò fāng, jīn sè zhào tiān guāng.
高臺起朔方,金色照天光。
shàng yǒu qī shí èr fèng huáng, jīn dǐng yù shí gāo xié háng.
上有七十二鳳凰,金鼎玉食高頡頏。
wáng bù jū, zhì dú kǔ, bài shī lǐ zhòng xīn yù xià.
王不居,志獨苦,拜師禮重心愈下。
qún xián qǐ, nán xī dōng, guó chǐ yī sǎ huáng jīn kōng, shí nián yàn cí jīn rì xióng.
群賢起,南西東,國恥一灑黃金空,十年燕雌今日雄。
jūn bú jiàn gū sū hé yòng huáng jīn wū, yě lù chuān huā shǐ xián rù.
君不見姑蘇何用黃金屋,野鹿穿花豕銜蓐。
“金色照天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