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浸稽天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大浸稽天流”全詩
■飲有堯井,象耕馀舜丘。
相傳十日出,大浸稽天流。
生民竊生理,托市茲山頭。
只今東震水,雙雷沒如漚。
仁人感地脈,望望終南愁。
分類:
作者簡介(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堯市山》楊維楨 翻譯、賞析和詩意
《堯市山》是元代楊維楨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名為"堯市山"的山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贊美與對人類生活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湖山七十二,西峰郁相繆。
飲有堯井,象耕馀舜丘。
相傳十日出,大浸稽天流。
生民竊生理,托市茲山頭。
只今東震水,雙雷沒如漚。
仁人感地脈,望望終南愁。
這首詩以湖山為題材,描繪了一幅自然山水的景象。湖山景色豐富多樣,有七十二峰,其中西峰郁郁蔥蔥、交相輝映。詩中提到了堯井和舜丘,暗示了這座山的歷史悠久,與傳說中的堯、舜兩位古代帝王有著淵源。
詩中還描述了這座山每隔十天就會升起,形成巨大的洪水,泛濫至天空。這種自然現象使得山下的人民陷入困境,但他們仍然托庇于這座山頭,寄托了他們對山的信仰和依賴。
然而,如今山的東邊的水開始震蕩,雷聲成雙,似乎山勢將要崩塌。仁人們感受到了地脈的變化,他們憂心忡忡地望著終南山,表達了對自然災變的擔憂與憂慮。
整首詩以山水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人類命運的聯系,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生活的思考。作者通過山水的變遷,抒發了對人類生存困境和自然力量的感慨,反映了對社會現實的關切和對人性的思索。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山水之間的微妙關系,給人以深思。
“大浸稽天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o shì shān
堯市山
hú shān qī shí èr, xī fēng yù xiāng móu.
湖山七十二,西峰郁相繆。
yǐn yǒu yáo jǐng, xiàng gēng yú shùn qiū.
■飲有堯井,象耕馀舜丘。
xiāng chuán shí rì chū, dà jìn jī tiān liú.
相傳十日出,大浸稽天流。
shēng mín qiè shēng lǐ, tuō shì zī shān tóu.
生民竊生理,托市茲山頭。
zhǐ jīn dōng zhèn shuǐ, shuāng léi méi rú ōu.
只今東震水,雙雷沒如漚。
rén rén gǎn dì mài, wàng wàng zhōng nán chóu.
仁人感地脈,望望終南愁。
“大浸稽天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