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時蠆發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去時蠆發王”全詩
汩汩東逝水,一日有西歸。
長別二十年,休戚不相知。
去時蠆發王,歸來面眉黧。
昔人今則是,故家今則非。
脫胎有父母,結發有夫妻。
驚呼問鄰里,共指冢累累。
訪死欲穿隧,泣血還復疑。
白骨滿丘山,我逝其從誰!
分類:
作者簡介(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南婦還》楊維楨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婦還》是元代詩人楊維楨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南方婦女返鄉的悲涼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詩意:
這是何等的日子,悲切地回到了南州岐。潺潺流動的東逝水,一天天地向西歸去。長達二十年的離別,使親友之間的喜怒哀樂無法相知。當我離開時,他們還是年輕貌美的人,而我歸來時卻已面黧眉瞪。曾經熟悉的人如今已變了樣,曾經熟悉的家也已面目全非。離開時還是父母的寵愛,結發時還是夫妻的情深。我驚呼著問鄰里,共同指著那一座座墳冢。我想穿越時光去尋找已故的親人,淚水與血液交織,又再次產生了疑惑。白骨遍布這座丘山,我已經離開,但是回來時卻不知道陪葬的是誰!
賞析:
《南婦還》通過描繪一個南方婦女在離鄉多年后回到家鄉的情景,表達了離別之苦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對比,以及生動的描寫方式,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悲痛和無奈。在離鄉后的二十年里,作者經歷了人事的變遷和家鄉的改變,使他感到陌生和失落。詩中的白骨滿山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也凸顯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整首詩以悲涼的情感貫穿始終,通過對人生離別和歸鄉的描繪,喚起了讀者對親情、故鄉和人世間無常的深思。
“去時蠆發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fù hái
南婦還
jīn rì shì hé rì, tòng fǎn nán zhōu qí.
今日是何日,慟返南州岐。
gǔ gǔ dōng shì shuǐ, yī rì yǒu xī guī.
汩汩東逝水,一日有西歸。
zhǎng bié èr shí nián, xiū qī bù xiāng zhī.
長別二十年,休戚不相知。
qù shí chài fā wáng, guī lái miàn méi lí.
去時蠆發王,歸來面眉黧。
xī rén jīn zé shì, gù jiā jīn zé fēi.
昔人今則是,故家今則非。
tuō tāi yǒu fù mǔ, jié fà yǒu fū qī.
脫胎有父母,結發有夫妻。
jīng hū wèn lín lǐ, gòng zhǐ zhǒng lěi lěi.
驚呼問鄰里,共指冢累累。
fǎng sǐ yù chuān suì, qì xuè hái fù yí.
訪死欲穿隧,泣血還復疑。
bái gǔ mǎn qiū shān, wǒ shì qí cóng shuí!
白骨滿丘山,我逝其從誰!
“去時蠆發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