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門向大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軍門向大荒”全詩
幕營隨月魄,兵氣長星芒。
橫吹催春酒,重裘隔夜霜。
冰開不防虜,青草滿遼陽。
分類:
作者簡介(司空曙)
司空曙(約720-790年),字文明,或作文初。廣平(今河北永年縣東南)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唐代詩人。約唐代宗大歷初前后在世。大歷年進士,磊落有奇才,與李約為至交。性耿介,不干權要。家無擔石,晏如也。嘗因病中不給,遣其愛姬。韋辠節度劍南,辟致幕府。授洛陽主簿。未幾,遷長林縣丞。累官左拾遺。終水部郎中。曙詩有集二卷,登進士第,不詳何年。曾官主簿。大歷五年任左拾遺,貶長林(今湖北荊門西北)丞。貞元間,在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幕任職,官檢校水部郎中,終虞部郎中。曙為盧綸表兄,亦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其詩多為行旅贈別之作,長于抒情,多有名句。胡震亨曰:"司空虞部婉雅閑淡,語近性情。"(《唐音癸簽》卷七)有《司空文明詩集》。其詩樸素真摯,情感細膩,多寫自然景色和鄉情旅思,長于五律。詩風閑雅疏淡。
《塞下曲》司空曙 翻譯、賞析和詩意
塞下風光迥異于中原,寒柳垂下接近胡桑,軍門朝向廣闊荒野。帳幕隨著月光的幽靜移動,士兵的氣息如同閃爍的星星。橫吹吹響,催促著春天的酒宴;重裘遮擋住寒霜;冰解之時,應當提防匈奴的突襲;青草覆蓋了遼東。
這首詩描繪了邊疆的荒涼景色以及士兵的軍營生活。作者以凄涼的詞句和富有畫面感的描寫,展現了邊塞軍士的堅毅和不畏寒悴的精神。雜亂無章的戰爭和艱苦的環境并沒有讓他們喪失熱情和樂觀,他們用酒宴和音樂助興,用厚重的袍子御寒,用冰解之際培養警覺,用豐美的草原撫慰心靈。
這首詩通過具象而微的描寫,將邊塞軍民的艱辛生活展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對他們的辛苦和頑強生存的精神產生共鳴。詩中的元素如柳樹、月光、星星、酒宴、寒冬等等,使整首詩具有真實感和生動感。同時,詩人對軍民的贊美和鼓勵,展示了儒家思想中的“邊塞精神”,將他們塑造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
整首詩以冷峻的環境和艱苦的生活為背景,體現了邊塞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它不僅是一首憑借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現出的個人情感,更是對邊塞生活和邊塞人民的歌頌和激勵。詩人通過細膩的描繪,呈現出邊疆士兵不畏艱辛的精神風貌,讓人們感受到他們的堅韌和頑抗力量。
“軍門向大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i xià qū
塞下曲
hán liǔ jiē hú sāng, jūn mén xiàng dà huāng.
寒柳接胡桑,軍門向大荒。
mù yíng suí yuè pò, bīng qì zhǎng xīng máng.
幕營隨月魄,兵氣長星芒。
héng chuī cuī chūn jiǔ, zhòng qiú gé yè shuāng.
橫吹催春酒,重裘隔夜霜。
bīng kāi bù fáng lǔ, qīng cǎo mǎn liáo yáng.
冰開不防虜,青草滿遼陽。
“軍門向大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