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得竊藥隨飛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乃得竊藥隨飛仙”全詩
肉翅重,不復戾九天。
不如地上雞,乃得竊藥隨飛仙。
分類:
作者簡介(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鶴躚躚》楊維楨 翻譯、賞析和詩意
《鶴躚躚》是元代詩人楊維楨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鶴躚躚,乘君軒。
肉翅重,不復戾九天。
不如地上雞,乃得竊藥隨飛仙。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只鶴在天空中翩翩起舞的情景。它乘坐在君王的軒車上,展翅高飛。然而,與天上的仙鶴相比,它的羽翼沉重,無法達到高遠的九天之上。相比之下,地上的普通雞在偷竊仙丹后,卻可以隨心所欲地在天空中飛翔。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鶴作為傳統文化中的神鳥,代表著高尚、純潔和超凡的精神境界。它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象征著追求卓越和超越世俗的追求。然而,詩中的鶴卻因為羽翼的沉重而無法達到高處,與天上的仙鶴相比顯得不堪一擊。這種對比反映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無奈。
而地上的雞則成為對比中的反面形象。雞是平凡世俗的代表,不具備鶴的高貴與飛翔的能力。然而,它卻通過偷竊仙丹,獲得了超越自身的力量,得以在天空中自由飛翔,成為飛仙。這種諷刺的意象揭示了人們對于追求超越和卓越的渴望,以及通過不正當手段來達到目的的現實。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感和無奈情緒。通過鶴與雞的對比,詩人暗示了現實世界中的不公平和不平等,以及人們對于追求卓越的迷茫和困惑。這種意象的雙重對比使詩詞更具思考性和哲理性,引發讀者對于人生和價值觀的思考。
“乃得竊藥隨飛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è xiān xiān
鶴躚躚
hè xiān xiān, chéng jūn xuān.
鶴躚躚,乘君軒。
ròu chì zhòng, bù fù lì jiǔ tiān.
肉翅重,不復戾九天。
bù rú dì shàng jī, nǎi dé qiè yào suí fēi xiān.
不如地上雞,乃得竊藥隨飛仙。
“乃得竊藥隨飛仙”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