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歸何處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獨歸何處山”全詩
共別此宵月,獨歸何處山。
對鷗沙草畔,洗足野云間。
知有玄暉會,齋心受八關。
分類:
作者簡介(司空曙)
司空曙(約720-790年),字文明,或作文初。廣平(今河北永年縣東南)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唐代詩人。約唐代宗大歷初前后在世。大歷年進士,磊落有奇才,與李約為至交。性耿介,不干權要。家無擔石,晏如也。嘗因病中不給,遣其愛姬。韋辠節度劍南,辟致幕府。授洛陽主簿。未幾,遷長林縣丞。累官左拾遺。終水部郎中。曙詩有集二卷,登進士第,不詳何年。曾官主簿。大歷五年任左拾遺,貶長林(今湖北荊門西北)丞。貞元間,在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幕任職,官檢校水部郎中,終虞部郎中。曙為盧綸表兄,亦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其詩多為行旅贈別之作,長于抒情,多有名句。胡震亨曰:"司空虞部婉雅閑淡,語近性情。"(《唐音癸簽》卷七)有《司空文明詩集》。其詩樸素真摯,情感細膩,多寫自然景色和鄉情旅思,長于五律。詩風閑雅疏淡。
《送況上人還荊州,因寄衛侍御象》司空曙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況上人還荊州,因寄衛侍御象》是唐代司空曙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惠持游蜀久,策杖欲西還。
共別此宵月,獨歸何處山。
對鷗沙草畔,洗足野云間。
知有玄暉會,齋心受八關。
詩意:
這首詩是送別況上人離開荊州、寄給衛侍御象的作品。詩中表達了詩人與況上人在游歷蜀地的情誼以及對他即將離去的感慨。況上人準備離開時,詩人與他共度這一晚上的明月,但當況上人歸去之后,詩人將會獨自返回何處的山中。詩人站在湖邊,看著鷗鳥在沙灘上,享受著洗足于野云之間的寧靜。他知道自己將會與況上人在玄暉之地再次相會,因此他心懷虔誠地度過八關的宿齋。
賞析:
這首詩以送別況上人為主題,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內心情感來表達離別之情。詩人以簡潔的語言和清新的意象,展現了詩人與況上人的深厚友誼以及對他離去的思念之情。在詩中,況上人即將離去,詩人意識到他們的相聚只能是短暫的,于是詩人與況上人共度這最后一夜的明月,展現了他們之間的情誼。然而,況上人離去后,詩人將獨自回到自己的山中,表達了他對離別的無奈和寂寞之情。詩人站在湖邊,觀賞著鷗鳥在沙灘上的舞動,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和美好。他在野云之間沐浴,象征著他在寬廣的天空下放松自己的身心。最后,詩人表達了他知道自己將與況上人在玄暉之地再次相會,并以虔誠的心態度過八關的宿齋。這表明他對未來的期待和祈愿,以及對友誼的珍視。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簡練的語言,表達了離別情感和對友誼的追憶。詩人通過描繪湖光山色和自然元素,讓讀者感受到離別的無奈和寂寞,同時也透露出對未來相會的期待和祝福。這首詩詞以其深情而含蓄的表達方式,展現了唐代詩人獨特的感受和思考方式,使人們在閱讀中感受到離別的情感與對友誼的珍視。
“獨歸何處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kuàng shàng rén hái jīng zhōu, yīn jì wèi shì yù xiàng
送況上人還荊州,因寄衛侍御象
huì chí yóu shǔ jiǔ, cè zhàng yù xī hái.
惠持游蜀久,策杖欲西還。
gòng bié cǐ xiāo yuè, dú guī hé chǔ shān.
共別此宵月,獨歸何處山。
duì ōu shā cǎo pàn, xǐ zú yě yún jiān.
對鷗沙草畔,洗足野云間。
zhī yǒu xuán huī huì, zhāi xīn shòu bā guān.
知有玄暉會,齋心受八關。
“獨歸何處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