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緣頭白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緣頭白早”全詩
只緣頭白早,無處入芳叢。
分類:
作者簡介(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白頭翁》楊維楨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白頭翁》是元代詩人楊維楨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疏蔓短于蓬,
卑棲怯晚風。
只緣頭白早,
無處入芳叢。
詩意:
這首詩以一只白頭的老翁為主題,表達了他年老體衰、孤獨無依的心境。疏蔓短于蓬,形容他的身形瘦小,棲身地也很低矮;卑棲怯晚風,描繪了他畏懼寒冷的晚風,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孤寂。詩中提到他的頭發已經斑白,這是因為他的歲月已經過得很久,而且他早早地變得蒼老。他無處入芳叢,表示他已經無法再融入繁華的世界,與芳草和花朵失去了聯系。
賞析:
《白頭翁》通過描繪一個白發蒼蒼的老翁的形象,表達了時光流逝、歲月無情的主題。詩人運用簡潔而形象的語言,將老翁的孤獨和無奈表達得淋漓盡致。疏蔓短于蓬、卑棲怯晚風這樣的描寫,不僅展示了老翁的身體狀況,還透露出他內心的脆弱和寂寞。頭白早,無處入芳叢的描述則進一步強調了老翁與現實世界的隔離和疏離感。整首詩以簡潔的文字描繪了老翁的苦悶心境,觸動人心的同時,也反映了時光的無情和人生的無常。
這首詩通過對老翁形象的刻畫,呈現了人生舊年的無奈和孤獨,展示了歲月流轉帶來的無情打擊。它通過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時光的感慨。讀者在品味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歲月的滄桑和生命的短暫,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只緣頭白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tóu wēng
白頭翁
shū màn duǎn yú péng, bēi qī qiè wǎn fēng.
疏蔓短于蓬,卑棲怯晚風。
zhī yuán tóu bái zǎo, wú chǔ rù fāng cóng.
只緣頭白早,無處入芳叢。
“只緣頭白早”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