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髯駕已聞攀鼎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髯駕已聞攀鼎水”全詩
劍藏玉幾山中記,筆記玄卿天上碑。
舊譜紫霞吹鶴骨,新章白雪寫烏絲。
逃身我未學仙去,何處還丹日月遲。
分類:
作者簡介(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和蔡彥文題虞伯生張伯雨倡和帖》楊維楨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蔡彥文題虞伯生張伯雨倡和帖》
中文譯文:
髯駕已聞攀鼎水,
劫灰又見話昆池。
劍藏玉幾山中記,
筆記玄卿天上碑。
舊譜紫霞吹鶴骨,
新章白雪寫烏絲。
逃身我未學仙去,
何處還丹日月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元代楊維楨所作的《和蔡彥文題虞伯生張伯雨倡和帖》。詩中描繪了詩人與蔡彥文共同贊美虞伯生和張伯雨的畫作,表達了對仙境和傳世文化的向往和思考。
詩的開頭兩句“髯駕已聞攀鼎水,劫灰又見話昆池。”意味著詩人已經聽說過攀鼎水和昆池的故事,這是指傳世文化中的仙境之地。通過這樣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神話傳說和仙境的向往,同時也體現了傳統文化對他的影響和啟發。
接下來的兩句“劍藏玉幾山中記,筆記玄卿天上碑。”表達了詩人對傳世文化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的追憶。劍藏玉幾是指傳說中的神仙張果老,筆記玄卿則是指傳說中的文人神仙文徵明。這些人物和事件在傳世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詩人通過提及它們,表達了對文化傳統的敬仰和珍視。
接下來的兩句“舊譜紫霞吹鶴骨,新章白雪寫烏絲。”則是在描述傳世文化中的藝術形象。紫霞、鶴骨、白雪和烏絲都是傳世文化中常見的意象,象征著高潔和美好。詩人通過這樣的描繪,展示了對藝術和美的追求。
最后兩句“逃身我未學仙去,何處還丹日月遲。”則抒發了詩人自身的心境和追求。詩人對仙境和神仙的向往雖然強烈,但他認識到自己尚未達到修仙的境界,希望能夠在日后的某個時刻實現這個愿望。這表達了詩人對超越塵世的追求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整首詩通過描繪傳世文化中的仙境、人物和意象,表達了詩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向往,同時也展示了他對個人境界和人生意義的思考。這種對傳世文化的贊美和對超越塵世的追求,體現了楊維楨的文化情懷和思想內涵。
“髯駕已聞攀鼎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ài yàn wén tí yú bó shēng zhāng bó yǔ chàng hé tiē
和蔡彥文題虞伯生張伯雨倡和帖
rán jià yǐ wén pān dǐng shuǐ, jié huī yòu jiàn huà kūn chí.
髯駕已聞攀鼎水,劫灰又見話昆池。
jiàn cáng yù jǐ shān zhōng jì, bǐ jì xuán qīng tiān shàng bēi.
劍藏玉幾山中記,筆記玄卿天上碑。
jiù pǔ zǐ xiá chuī hè gǔ, xīn zhāng bái xuě xiě wū sī.
舊譜紫霞吹鶴骨,新章白雪寫烏絲。
táo shēn wǒ wèi xué xiān qù, hé chǔ huán dān rì yuè chí.
逃身我未學仙去,何處還丹日月遲。
“髯駕已聞攀鼎水”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