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代官初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燕代官初罷”全詩
九遷從命薄,四十幸人聞。
跡愧趨丹禁,身曾系白云。
何由返滄海,昨日謁明君。
分類:
《初入集賢院贈李獻仁(曾于常山聯官)》崔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初入集賢院贈李獻仁(曾于常山聯官)》是唐代崔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燕代官初罷,江湖路便分。
九遷從命薄,四十幸人聞。
跡愧趨丹禁,身曾系白云。
何由返滄海,昨日謁明君。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崔峒初次進入集賢院贈送給李獻仁(曾于常山聯官)的情景。詩人在燕代(指代官職)剛剛罷免之后,離開朝廷,踏上了江湖之路。他在官場中屢次調遷,命運多舛,但能夠幸運地活到四十歲,這成為人們所知。他對自己的官場經歷感到羞愧,渴望能夠追隨仙人進入丹禁之地,擺脫塵世紛擾。然而,他苦于如何回到廣闊的滄海,只能在昨天向明君進言。
賞析:
這首詩詞以崔峒自己的親身經歷為背景,表達了對命運變遷的思考和對官場生涯的憂慮。崔峒初罷官后,選擇了離開朝廷,獨自踏上江湖之路,這種離去象征著他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官場的失望。詩中提到他九次調遷,命運多舛,但能夠活到四十歲,這表明他意識到自己的命運并不如意,卻也感到幸運。他對自己的官場經歷感到愧疚,渴望追隨仙人進入丹禁之地,追求超脫塵世的境界。然而,他也面臨著如何回到遼闊的滄海的困惑,這里暗示著他對未來的迷茫和無奈。最后一句表達了他希望通過向明君進言來尋求改變的愿望。
整首詩詞通過對崔峒個人經歷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命運的思考和對官場生涯的疑問。詩人通過表達自己的追求和困惑,展現了對超越塵世的向往和對現實的不滿。這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的內心世界,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的復雜性。
“燕代官初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rù jí xián yuàn zèng lǐ xiàn rén céng yú cháng shān lián guān
初入集賢院贈李獻仁(曾于常山聯官)
yàn dài guān chū bà, jiāng hú lù biàn fēn.
燕代官初罷,江湖路便分。
jiǔ qiān cóng mìng bó, sì shí xìng rén wén.
九遷從命薄,四十幸人聞。
jī kuì qū dān jìn, shēn céng xì bái yún.
跡愧趨丹禁,身曾系白云。
hé yóu fǎn cāng hǎi, zuó rì yè míng jūn.
何由返滄海,昨日謁明君。
“燕代官初罷”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