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白白綿初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楊花白白綿初迸”全詩
大婦當壚冠似瓢,小姑吃酒口如櫻。
分類:
作者簡介(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漫興(七首)》楊維楨 翻譯、賞析和詩意
《漫興(七首)》是元代詩人楊維楨的作品。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和人物形象,通過對楊花和梅子的描繪,展現了自然界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也將人們的歡樂和喜慶融入其中。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楊花白白綿初迸,
梅子青青核未生。
大婦當壚冠似瓢,
小姑吃酒口如櫻。
詩意和賞析:
《漫興(七首)》通過對春天景象的描繪,展示了大自然中的生機勃勃和喜慶氛圍。首先,楊花綢白綿般初次綻放,給人以耀眼的視覺感受。楊花被形容為"白白綿初迸",既傳遞出楊花的細膩和柔軟,又表達了它們初次綻放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梅子的形象,梅子還未成熟,青青的果核尚未形成。這種描繪將人們帶入了一個即將開放的過程中,暗示了春天的到來和希望的滋生。
接著,詩中出現了兩位女性形象,分別是"大婦"和"小姑"。大婦戴著高高的冠,形狀像瓢,給人一種莊重和宏偉的感覺。她站在壚邊,可能是在準備參加某種儀式或慶典。而小姑則在歡慶中,喝酒時她的嘴唇像櫻桃一樣紅潤。這兩個形象通過對比,展示了不同年齡段女性的喜悅和活力,同時也凸顯了春天帶來的愉悅和快樂。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了春天的景象和人物的形象,詩意明快歡樂,表達了春天的生機勃勃和人們的喜慶心情。讀者在賞析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充滿活力的氛圍,同時也可以從中感受到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喜慶時刻的贊美。
“楊花白白綿初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àn xìng qī shǒu
漫興(七首)
yáng huā bái bái mián chū bèng, méi zǐ qīng qīng hé wèi shēng.
楊花白白綿初迸,梅子青青核未生。
dà fù dāng lú guān shì piáo, xiǎo gū chī jiǔ kǒu rú yīng.
大婦當壚冠似瓢,小姑吃酒口如櫻。
“楊花白白綿初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