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亡莫問前朝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興亡莫問前朝事”全詩
寢園寂寞秋風里,行殿荒涼野草間。
白塔盡銷龍虎氣,荒城空鎖鳳凰山。
興亡莫問前朝事,江水東流去不還。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望江亭》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望江亭》是明代劉基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柳拂江亭舊畫欄,
望潮人去地應閑。
寢園寂寞秋風里,
行殿荒涼野草間。
白塔盡銷龍虎氣,
荒城空鎖鳳凰山。
興亡莫問前朝事,
江水東流去不還。
詩意:
這首詩以望江亭為背景,描繪了一個荒涼的景象。詩人通過描寫柳樹拂過江亭的舊畫欄,表達了時光流轉的無情和人事易逝的感嘆。詩中提到望潮,指的是觀看潮水起落的人們已經離去,留下了一片寂寥的場景。詩人進一步描述了寢園中的凄涼和秋風中的寂寞,以及行殿間的荒涼和野草叢生的景象。白塔銷盡了龍虎的靈氣,荒城中只剩下鳳凰山被孤單地封鎖。最后兩句表達了興亡更替與歷史的無常,無論問及前朝的事情都是無謂的,因為江水一直向東流去,不會回來。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荒涼景象,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柳拂江亭舊畫欄的描寫,展示了歲月的流轉,舊事已經過去,只留下一片荒涼。望潮人去的景象,暗喻人事易逝,人們的離去使得這個地方變得更加冷清。通過寢園的寂寞和秋風的凄涼,詩人進一步加強了對光陰流逝的表達。行殿的荒涼和野草的生長反映了人跡罕至,一切都已經荒廢的景象。白塔銷盡,龍虎的氣息也隨之消逝,荒城空鎖鳳凰山,寓意著曾經繁榮的地方已經一片凄涼。最后的兩句表達了興亡更替和歷史的無常,無論問及前朝的事情都是無謂的,因為江水一直向東流去,不會回來。整首詩以凄涼的景象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意境,表達了對歷史變遷和人生無常的感慨。
“興亡莫問前朝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àng jiāng tíng
望江亭
liǔ fú jiāng tíng jiù huà lán, wàng cháo rén qù dì yīng xián.
柳拂江亭舊畫欄,望潮人去地應閑。
qǐn yuán jì mò qiū fēng lǐ, xíng diàn huāng liáng yě cǎo jiān.
寢園寂寞秋風里,行殿荒涼野草間。
bái tǎ jǐn xiāo lóng hǔ qì, huāng chéng kōng suǒ fèng huáng shān.
白塔盡銷龍虎氣,荒城空鎖鳳凰山。
xīng wáng mò wèn qián cháo shì, jiāng shuǐ dōng liú qù bù hái.
興亡莫問前朝事,江水東流去不還。
“興亡莫問前朝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