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塘露蓮千葉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寒塘露蓮千葉紅”全詩
珊瑚石上栽兔絲,鴛鴦獨宿枯桑枝。
永夜涼蟾入羅幕,蟬翼不如秋鬢薄。
寒塘露蓮千葉紅,可憐零露空隨風。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東飛伯勞歌》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東飛伯勞歌》是明代劉基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飛鷓鴣北飛鵠,
黃昏鳴雞白日燭。
珊瑚石上栽兔絲,
鴛鴦獨宿枯桑枝。
永夜涼蟾入羅幕,
蟬翼不如秋鬢薄。
寒塘露蓮千葉紅,
可憐零露空隨風。
詩意和賞析:
《東飛伯勞歌》通過細膩描繪自然景物和動物的形象,展現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詩的開篇以南飛鷓鴣、北飛鵠的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大自然中不同的鳥類遷徙的景象。這一景象暗示著季節的更迭和時光的流轉,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遠方的向往和不安定的心境。
接著,詩人描述了黃昏鳴雞和白日燭的情景,黃昏時雞鳴作為一種寂寞的象征,與白晝的燭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襯托出時光流逝的無情和人生的短暫,呈現了作者對光陰易逝的感慨。
在下一句中,珊瑚石上栽兔絲,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界的觀察和細膩的描寫能力。珊瑚石是一種堅硬而美麗的物質,而栽兔絲則是一種嬌嫩的植物。通過將兩者相結合,詩人展現了生命的脆弱和強大的對比。
接著的句子中,鴛鴦獨宿枯桑枝,表達了孤獨和凄涼的情緒。鴛鴦是一對鳥類中的情侶,而它們獨自棲息在枯萎的桑枝上,暗示了愛情的破裂和孤獨的狀態。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寫永夜涼蟾入羅幕和蟬翼不如秋鬢薄,再次強調了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永夜涼蟾入羅幕,揭示了夜晚涼爽時蟾蜍進入紗帳的景象,而蟬翼不如秋鬢薄,則通過對比描寫了時光對人體的影響,暗示了歲月無情的變遷。
最后兩句描述了寒塘露蓮千葉紅,可憐零露空隨風。這里通過描繪寒塘上的蓮葉,紅艷而多情,暗示了生命的堅強與頑強的生命力。然而,可憐的是這些美麗的蓮葉的露珠卻隨著風的吹拂而散去,再次表達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暫。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動物為基礎,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手法,傳遞了時光流轉、生命脆弱和人生短暫的主題。詩中的意象豐富多樣,語言簡練,給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慨。同時,詩人通過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描寫,展示了對生命力量和堅韌不拔的贊美,以及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感慨。整首詩意境獨特,情感真摯,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寒塘露蓮千葉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fēi bó láo gē
東飛伯勞歌
nán fēi zhè gū běi fēi gǔ, huáng hūn míng jī bái rì zhú.
南飛鷓鴣北飛鵠,黃昏鳴雞白日燭。
shān hú shí shàng zāi tù sī, yuān yāng dú sù kū sāng zhī.
珊瑚石上栽兔絲,鴛鴦獨宿枯桑枝。
yǒng yè liáng chán rù luó mù, chán yì bù rú qiū bìn báo.
永夜涼蟾入羅幕,蟬翼不如秋鬢薄。
hán táng lù lián qiān yè hóng, kě lián líng lù kōng suí fēng.
寒塘露蓮千葉紅,可憐零露空隨風。
“寒塘露蓮千葉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