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稱漢獨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官稱漢獨坐”全詩
絕域通王制,窮天向水程。
島中分萬象,日處轉雙旌。
氣積魚龍窟,濤翻水浪聲。
路長經歲去,海盡向山行。
復道殊方禮,人瞻漢使榮。
作者簡介(吉中孚)
吉中孚 [唐](約公元七八六年前后在世)字、號、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鄱陽人,約唐代宗大歷年間前后在世,大歷十才子之一。工詩歌,與盧綸、錢起等齊名。初為道士,后還俗。至長安,謁宰相。有人薦于天子,日與王侯高會,名動京師。未幾,進士及第,授萬年尉,除校書郎。又登宏辭科,為翰林學士。歷諫議大夫,戶部侍郎,判度支事。中孚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送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吊祭》吉中孚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吊祭》
官稱漢獨坐,身是魯諸生。
絕域通王制,窮天向水程。
島中分萬象,日處轉雙旌。
氣積魚龍窟,濤翻水浪聲。
路長經歲去,海盡向山行。
復道殊方禮,人瞻漢使榮。
中文譯文:
官擔任漢朝的使節,獨自坐在官職上,身為魯國的學生。
渡過遙遠的海域,通向新羅國的王宮,追求天命的水程。
島上景色各不相同,太陽的位置轉動著雙旌。
氣息聚集在魚龍的窟穴中,海浪翻滾,發出陣陣聲響。
長途旅行經過歲月的流逝,海洋盡頭是山脈。
再次踏上陌生的道路,受到異域的禮儀,人們仰慕漢使的榮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吉中孚所作,題目為《送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吊祭》。詩中描繪了一位漢朝的官員擔任使節前往新羅國進行祭祀的情景。
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了官員的身份與背景。他在官位上獨自坐著,身份顯赫,但同時也是魯國的學生,顯示出他具備學識與品德的雙重身份。
詩人以海洋為背景,表達了遠行的艱辛和跨越遼闊海域的決心。他將遠離大陸的新羅國視為絕域,但也將其視為通向天命和王室的水程。
作者通過描寫島上的景色和景物,展示了新羅國的多樣性和獨特之處。太陽的位置轉動著雙旌,象征著新羅國王宮的威嚴和榮耀。
詩中描述了海洋的氣勢,描繪了魚龍窟中氣息積聚、海浪翻滾的場景。這些描寫增加了整首詩的氣勢和震撼力,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海洋的壯麗和浩渺。
詩人通過描述官員的旅途和最終抵達目的地,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旅途的漫長。海洋的盡頭是山脈,這里可能指向新羅國的陸地,官員即將步入新的征程。
最后兩句詩描述了官員在新羅國受到異域禮儀的景象,人們仰慕他作為漢朝使節的榮耀。這反映了當時唐朝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和地位,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整首詩以宏大的背景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漢朝官員前往新羅國的使命和榮耀,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遠行與文化交流的思考和感慨。它通過描繪海洋和異域之地的景象,揭示了古代政治、文化和人際交流的重要性,以及跨越遼闊海洋所帶來的挑戰與冒險。整首詩凝聚了作者對遠行使節的景仰與敬意,同時也表達了對彼此文化的尊重與探索的愿望。
“官稱漢獨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guī zhōng chéng shǐ xīn luó cè lì diào jì
送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吊祭
guān chēng hàn dú zuò, shēn shì lǔ zhū shēng.
官稱漢獨坐,身是魯諸生。
jué yù tōng wáng zhì, qióng tiān xiàng shuǐ chéng.
絕域通王制,窮天向水程。
dǎo zhōng fēn wàn xiàng, rì chù zhuǎn shuāng jīng.
島中分萬象,日處轉雙旌。
qì jī yú lóng kū, tāo fān shuǐ làng shēng.
氣積魚龍窟,濤翻水浪聲。
lù cháng jīng suì qù, hǎi jǐn xiàng shān xíng.
路長經歲去,海盡向山行。
fù dào shū fāng lǐ, rén zhān hàn shǐ róng.
復道殊方禮,人瞻漢使榮。
“官稱漢獨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