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爐無火同誰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地爐無火同誰坐”全詩
地爐無火同誰坐,石硯生冰盡日眠。
栗里何時歸白發,茅檐幾處起青煙。
稻畦麥隴看春及,土膏泉滋讖有年。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雪中有懷章三益葉景淵》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雪中有懷章三益葉景淵》是明代劉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雪紛紛,滿天遍地,歲末無人懷念。一只饑餓的烏鴉,病患的旅客,相對而坐,彼此凄涼。地上的火爐無人取暖,石制的墨硯結冰,整日沉睡。何時能從栗樹下歸來,白發蒼蒼,茅屋的炊煙幾處升起。稻田和麥地注視著春天的到來,土地的肥沃滋養著希望的年景。
這首詩詞表達了孤寂和凄涼的冬日景象,以及作者對鄉愁和溫暖的渴望。詩中描繪了雪花飛舞的景象,從而強調了人們在歲末寒冷的時節感受到的孤獨和無助。饑餓的鳥和病患的旅客成為彼此唯一的寄托,他們無法找到溫暖,只能相互陪伴。火爐無火,硯臺結冰,進一步突出了荒涼和寒冷的氛圍。
然而,詩詞的后半部分帶來了一絲希望。作者通過描述白發和茅屋的炊煙,傳達了對歸鄉的期盼和家的溫暖的渴望。稻田和麥地中的春天預示著未來的希望和收獲。土地的肥沃滋養著希望的年景,寓意著明天將會更好。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冬日孤寂景象的描繪,以及對歸鄉和希望的渴望的表達,詩詞傳達了人們在寒冷季節中對溫暖和依靠的追求,并表達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
“地爐無火同誰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uě zhōng yǒu huái zhāng sān yì yè jǐng yuān
雪中有懷章三益葉景淵
suì mò huái rén xuě mǎn tiān, jī wū bìng kè duì qī rán.
歲莫懷人雪滿天,饑烏病客對凄然。
dì lú wú huǒ tóng shuí zuò, shí yàn shēng bīng jǐn rì mián.
地爐無火同誰坐,石硯生冰盡日眠。
lì lǐ hé shí guī bái fà, máo yán jǐ chù qǐ qīng yān.
栗里何時歸白發,茅檐幾處起青煙。
dào qí mài lǒng kàn chūn jí, tǔ gāo quán zī chèn yǒu nián.
稻畦麥隴看春及,土膏泉滋讖有年。
“地爐無火同誰坐”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