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將垂老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空將垂老淚”全詩
羈心霜下草,生態水中萍。
黃屋迷襄野,蒼梧隔洞庭。
空將垂老淚,灑恨到滄溟。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望孤山作》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望孤山作》是明代劉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望見孤山,清晨的陽光照耀下,千山變得緋紅,寒煙籠罩著一座青色的小島。我的心情像霜降下的草一樣憂郁,像水中的萍一樣脆弱。黃色的房屋在襄野中迷失,蒼梧山隔在洞庭湖的另一邊。我將老去的淚水空灑,把悲傷灑向遼闊的大海。
詩意和賞析:
《望孤山作》以自然景色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悲涼之情。詩中的孤山、紅霞、寒煙和青島等景物,通過對色彩和光影的描繪,呈現出一幅寂靜而凄美的畫面。詩人以孤山作為象征,表達了自己在世俗中的孤獨感和無奈之情。
詩中的"羈心霜下草,生態水中萍"揭示了詩人內心的憂傷和脆弱。霜下的草和水中的萍都是柔弱而易受傷害的,詩人將自己的內心比喻為這些脆弱的事物,表達了他對現實世界的無奈和痛苦。
詩中的"黃屋迷襄野,蒼梧隔洞庭"描繪了詩人的境遇。黃屋迷失在襄野中,暗示了詩人在世俗之間迷失了自己的位置。蒼梧山隔在洞庭湖的另一邊,象征著詩人與理想之間的隔閡和無法逾越的距離。
最后兩句"空將垂老淚,灑恨到滄溟"表達了詩人對命運的無奈和悲嘆。詩人感嘆自己的淚水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多,他的悲傷和痛苦將無法抑制,灑向浩渺的大海,表達了他對生活的無奈和無盡的悲傷。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憂傷和無奈之情。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借喻和象征,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外在世界相結合,達到了抒發情感和表達思想的目的。
“空將垂老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àng gū shān zuò
望孤山作
xiǎo rì qiān shān chì, hán yān yī dǎo qīng.
曉日千山赤,寒煙一島青。
jī xīn shuāng xià cǎo, shēng tài shuǐ zhōng píng.
羈心霜下草,生態水中萍。
huáng wū mí xiāng yě, cāng wú gé dòng tíng.
黃屋迷襄野,蒼梧隔洞庭。
kōng jiāng chuí lǎo lèi, sǎ hèn dào cāng míng.
空將垂老淚,灑恨到滄溟。
“空將垂老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