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盈華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發盈華顛”全詩
顧往諒無及,待來徒自憐。
黃金棄砂礫,劬心煉丹鉛。
鑿石不得水,沉劍徒窺淵。
流光不我與,白發盈華顛。
杖策出門去,十步九不前。
歸來對妻子,塵灶午未煙。
干時乏計策,退耕無園田。
霜蒲怨青松,逝矢恨驚弦。
已矣復何道,吞聲赴黃泉。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思悲翁》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思悲翁》是明代劉基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生活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表現出一種憂傷和無奈的情緒。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弱齡輕日月,邁景想神仙。
顧往諒無及,待來徒自憐。
黃金棄砂礫,劬心煉丹鉛。
鑿石不得水,沉劍徒窺淵。
流光不我與,白發盈華顛。
杖策出門去,十步九不前。
歸來對妻子,塵灶午未煙。
干時乏計策,退耕無園田。
霜蒲怨青松,逝矢恨驚弦。
已矣復何道,吞聲赴黃泉。
這首詩詞的詩意和賞析如下: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一個悲傷的老人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首先,詩中提到作者年幼時對日月的向往,向往超越塵世的神仙境界,但現實的局限使他顧及過去,等待未來,卻無法實現自己的愿望,只能自憐自艾。接著,詩中通過黃金棄于砂礫、劬心煉丹鉛、鑿石不得水、沉劍徒窺淵等意象,表現了作者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和挫折,以及努力卻無法達到理想境界的無奈。
詩詞中還描繪了歲月的流逝和衰老的景象,流光不再與作者同在,白發盈華顛,表現出作者年老之后的無奈和悲哀。而在詩的結尾,作者以杖策出門的形象表達了他仍然努力奮斗,但卻屢屢受挫的境況,十步只前進一步。最后,回到家中,面對平凡的家庭生活,卻感到無奈和失望,塵灶不冒炊煙。
整首詩詞透露出一種對人生坎坷和不盡如人意的痛苦體驗,以及對理想無法實現的無奈和憂傷的情感。通過描繪老人的境遇和內心的矛盾,作者表達了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和對人世間困境的感慨。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寥寥數語,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思索和悲憫之情,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白發盈華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ī bēi wēng
思悲翁
ruò líng qīng rì yuè, mài jǐng xiǎng shén xiān.
弱齡輕日月,邁景想神仙。
gù wǎng liàng wú jí, dài lái tú zì lián.
顧往諒無及,待來徒自憐。
huáng jīn qì shā lì, qú xīn liàn dān qiān.
黃金棄砂礫,劬心煉丹鉛。
záo shí bù dé shuǐ, chén jiàn tú kuī yuān.
鑿石不得水,沉劍徒窺淵。
liú guāng bù wǒ yǔ, bái fà yíng huá diān.
流光不我與,白發盈華顛。
zhàng cè chū mén qù, shí bù jiǔ bù qián.
杖策出門去,十步九不前。
guī lái duì qī zǐ, chén zào wǔ wèi yān.
歸來對妻子,塵灶午未煙。
gàn shí fá jì cè, tuì gēng wú yuán tián.
干時乏計策,退耕無園田。
shuāng pú yuàn qīng sōng, shì shǐ hèn jīng xián.
霜蒲怨青松,逝矢恨驚弦。
yǐ yǐ fù hé dào, tūn shēng fù huáng quán.
已矣復何道,吞聲赴黃泉。
“白發盈華顛”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