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不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今日不樂”全詩
東上泰山,巍何修修。
道逢仙人,要我同仇。
蒸霞為糧,烹玉為羞。
玄英素蕤,光華蔓流。
日觀菡萏,葩華九州。
令我從之,身輕若浮。
道以五鸞,翼以兩虬。
朝翔玄圃,夕止蓬丘。
謁見王母,云眉月眸。
青娥三千,或舞或謳。
風吹瑯玕,聲如鳴球。
雜花并開,莫知春秋。
洪崖先生,勸我此留。
自揣凡骨,非仙者儔。
七情交煎,一觸百抽。
又病戇僻,無藥可瘳。
崇崇清宮,蕩無涯陬。
列仙如沙,不少一漚。
王母笑聽,拜謝扣頭。
歸來山林,曷標曷鉤。
熙熙泰和,長樂無憂。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氣出唱》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往東登上泰山,我怎么修修。
路上遇見仙人,要我同仇敵。
蒸霞為糧,煮玉為羞恥。
玄英素羹,光華蔓流。
日觀荷花,花華九州。
讓我跟著他,身輕若浮。
道以五鸞,翼用兩個L。
朝翔玄圃,晚上停止蓬丘。
拜見王母,云眉月眸。
青娥三千,有人跳舞或唱歌。
風吹瑯殲,聲如鳴球。
雜花并開,沒有人知道春秋。
洪崖先生,勸我這留下。
自己揣摩凡骨,不是神仙的人。
七情交煎,一觸百抽。
又病笨偏僻,沒有藥可以治好。
崇崇清宮,蕩無邊角。
列仙如沙,不少一泡。
王的母親笑著聽,下拜謝罪叩頭。
歸來山林,為什么標什么鉤。
和樂泰和,長樂無憂。
* 此部分翻譯來自Baidu,僅供參考
“今日不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ì chū chàng
氣出唱
jīn rì bù lè, zhèn cè yuǎn yóu.
今日不樂,振策遠游。
dōng shàng tài shān, wēi hé xiū xiū.
東上泰山,巍何修修。
dào féng xiān rén, yào wǒ tóng chóu.
道逢仙人,要我同仇。
zhēng xiá wèi liáng, pēng yù wèi xiū.
蒸霞為糧,烹玉為羞。
xuán yīng sù ruí, guāng huá màn liú.
玄英素蕤,光華蔓流。
rì guān hàn dàn, pā huá jiǔ zhōu.
日觀菡萏,葩華九州。
lìng wǒ cóng zhī, shēn qīng ruò fú.
令我從之,身輕若浮。
dào yǐ wǔ luán, yì yǐ liǎng qiú.
道以五鸞,翼以兩虬。
cháo xiáng xuán pǔ, xī zhǐ péng qiū.
朝翔玄圃,夕止蓬丘。
yè jiàn wáng mǔ, yún méi yuè móu.
謁見王母,云眉月眸。
qīng é sān qiān, huò wǔ huò ōu.
青娥三千,或舞或謳。
fēng chuī láng gān, shēng rú míng qiú.
風吹瑯玕,聲如鳴球。
zá huā bìng kāi, mò zhī chūn qiū.
雜花并開,莫知春秋。
hóng yá xiān shēng, quàn wǒ cǐ liú.
洪崖先生,勸我此留。
zì chuāi fán gǔ, fēi xiān zhě chóu.
自揣凡骨,非仙者儔。
qī qíng jiāo jiān, yī chù bǎi chōu.
七情交煎,一觸百抽。
yòu bìng gàng pì, wú yào kě chōu.
又病戇僻,無藥可瘳。
chóng chóng qīng gōng, dàng wú yá zōu.
崇崇清宮,蕩無涯陬。
liè xiān rú shā, bù shǎo yī ōu.
列仙如沙,不少一漚。
wáng mǔ xiào tīng, bài xiè kòu tóu.
王母笑聽,拜謝扣頭。
guī lái shān lín, hé biāo hé gōu.
歸來山林,曷標曷鉤。
xī xī tài hé, cháng lè wú yōu.
熙熙泰和,長樂無憂。
“今日不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三覺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