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無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游子無衣”全詩
凄風動林,明月在帷。
山川迢迢,游子無衣。
瞻彼原隰,零露溰溰靡草不凋,無木不稀。
不睹逝波,焉知昨非。
亭亭南山,有蕨有薇。
黃華晚榮,紫芝秋肥。
歲云莫矣,胡寧不歸。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秋懷(八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懷(八首)
涼夜悠悠,華燈有輝。凄風動林,明月在帷。山川迢迢,游子無衣。瞻彼原隰,零露溰溰靡草不凋,無木不稀。不睹逝波,焉知昨非。亭亭南山,有蕨有薇。黃華晚榮,紫芝秋肥。歲云莫矣,胡寧不歸。
中文譯文:
秋夜涼風久久,繁華之燈光輝煌。凄涼的風吹動林木,明亮的月光佇立在窗簾之間。山川遙遠無邊,遠離家鄉的游子身無衣衫。眺望著那邊的原野與山丘,露水滴滴灑灑,青草不凋而豐美,沒有樹木不稀疏。不見逝去的波瀾,又怎能知曉昨日已逝。娟秀的南山上,生長著蕨類和薇草。黃花晚期盛開,紫色的芝草在秋季茁壯。歲月已逝,為何胡人不歸。
詩意與賞析:
《秋懷(八首)》是明代詩人劉基的作品,描繪了秋夜中游子遠離家鄉的凄寂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景物描寫,通過涼夜、華燈、凄風、明月、山川等意象,烘托出一種寂寞的氛圍。游子無衣的形象表達了離鄉背井之苦,而靡草不凋、無木不稀的描寫則映襯出他所處的荒涼之地。詩人以問句的方式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通過對逝去的波瀾不見的反思,強調了歲月的流轉,而南山上的蕨和薇、晚期盛開的黃花和秋肥的紫芝,則象征著自然界中的生機和變化。最后的胡人不歸,則表達了游子對故鄉的思念和歸鄉的希望,以及歲月流轉中的無常和迷茫。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的描寫為背景,通過對游子離鄉之苦與歲月流轉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秋懷之情,給人以深沉而凄涼的印象。
“游子無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huái bā shǒu
秋懷(八首)
liáng yè yōu yōu, huá dēng yǒu huī.
涼夜悠悠,華燈有輝。
qī fēng dòng lín, míng yuè zài wéi.
凄風動林,明月在帷。
shān chuān tiáo tiáo, yóu zǐ wú yī.
山川迢迢,游子無衣。
zhān bǐ yuán xí, líng lù ái ái mí cǎo bù diāo, wú mù bù xī.
瞻彼原隰,零露溰溰靡草不凋,無木不稀。
bù dǔ shì bō, yān zhī zuó fēi.
不睹逝波,焉知昨非。
tíng tíng nán shān, yǒu jué yǒu wēi.
亭亭南山,有蕨有薇。
huáng huá wǎn róng, zǐ zhī qiū féi.
黃華晚榮,紫芝秋肥。
suì yún mò yǐ, hú níng bù guī.
歲云莫矣,胡寧不歸。
“游子無衣”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