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逝深林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逝深林里”全詩
臧孫強自用,取笑于君子。
拾蟲養鳳凰,將以為觀美。
徒令翚翟畏,長逝深林里。
¤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雜詩(三十三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詩(三十三首)》是明代詩人劉基的作品。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人居住在避風的地方,不期望能享受到豐盛的祭祀食物。他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嘲笑那些自認為是君子的人。他撿拾蟲子來養護鳳凰,以觀賞其美麗。然而,這樣的行為只會引起野鳥的驚恐,而真正美麗的鳳凰卻在遙遠的深林中消逝。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如下:
爰居避風翔,
豈冀粢牲祀。
臧孫強自用,
取笑于君子。
拾蟲養鳳凰,
將以為觀美。
徒令翚翟畏,
長逝深林里。
譯文:
我居住在避風的地方,
并不期望享受祭祀的豐盛食物。
那些自以為是君子的人,
被我嘲笑取樂。
我撿拾蟲子來養護鳳凰,
以觀賞它的美麗。
然而,我的行為只讓野鳥害怕,
真正美麗的鳳凰已經消失在深林中。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對傳統禮法的嘲諷。他選擇了遠離塵囂的地方居住,不追求世俗的祭祀食物,而是以自己的方式過著生活。他批評那些自稱為君子的人,暗示他們虛偽和狹隘。通過撿拾蟲子養護鳳凰的行為,作者試圖追求美的體驗,但最終只引起了野鳥的驚恐,無法接觸到真正美麗的鳳凰。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劉基獨立、自由的思想態度。他以一種戲謔和反叛的口吻來嘲諷傳統禮法和社會道德規范,主張個人的獨立選擇和追求美感。通過撿拾蟲子養鳳凰的形象,他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傳統觀念的沖擊。然而,詩末的鳳凰消逝在深林中,暗示了現實世界對于真正美好事物的遺忘和忽視。整首詩詞通過質疑和反思,呈現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批判態度,同時也反映了他追求個性、追求真實與美的內心追求。
“長逝深林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shī sān shí sān shǒu
雜詩(三十三首)
yuán jū bì fēng xiáng, qǐ jì zī shēng sì.
爰居避風翔,豈冀粢牲祀。
zāng sūn qiáng zì yòng, qǔ xiào yú jūn zǐ.
臧孫強自用,取笑于君子。
shí chóng yǎng fèng huáng, jiāng yǐ wéi guān měi.
拾蟲養鳳凰,將以為觀美。
tú lìng huī dí wèi, cháng shì shēn lín lǐ.
徒令翚翟畏,長逝深林里。
¤
“長逝深林里”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