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碬鐵當用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碬鐵當用椎”全詩
拔蓼而植荼,去辛還得苦。
峨峨九陽門,衛以豹與虎。
微微螻蟻忱,郁郁不得吐。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癸巳正月在杭州作(二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癸巳正月在杭州作(二首)》是明代劉基的作品。這首詩意味深長,通過對碬鐵、薪柴、蓼荼、辛苦、峨峨九陽門、豹虎、螻蟻等形象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世事的思考和感慨。
詩中提到了碬鐵和椎,這是在傳統勞動中常用的工具。碬鐵象征著堅韌和剛強,椎則代表著力量和決心。詩人通過這兩個形象,表達了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需要堅定不移地努力和奮斗。
薪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它們需要經過繁瑣的準備才能使用。詩中的析薪意味著勞作和磨礪自己,而得苦則暗示了付出努力和犧牲的必然。通過這一描寫,詩人表達了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付出和收獲常常伴隨著痛苦和辛勞。
峨峨九陽門是對壯麗景色的描繪,暗示了高山峻嶺和宏偉壯麗的景象。而衛以豹與虎則象征著堅定的防衛力量。這些描寫突出了詩人對宏偉壯麗和力量的向往,同時也暗示了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需要有堅定的意志和強大的內心。
微微螻蟻忱,郁郁不得吐,表達了詩人對自身微不足道和無法自由表達的困擾。螻蟻是微小的昆蟲,它們的存在往往被忽視,無法吐露內心的苦悶和情感。這一描寫反映了詩人對自身處境的無奈和對生活的不滿。
通過這首詩,劉基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對困難、奮斗、壯麗和無奈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形象描寫和情感抒發,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引發了對生活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碬鐵當用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ǐ sì zhēng yuè zài háng zhōu zuò èr shǒu
癸巳正月在杭州作(二首)
xiá tiě dāng yòng chuí, xī xīn dāng yòng fǔ.
碬鐵當用椎,析薪當用斧。
bá liǎo ér zhí tú, qù xīn hái dé kǔ.
拔蓼而植荼,去辛還得苦。
é é jiǔ yáng mén, wèi yǐ bào yǔ hǔ.
峨峨九陽門,衛以豹與虎。
wēi wēi lóu yǐ chén, yù yù bù dé tǔ.
微微螻蟻忱,郁郁不得吐。
“碬鐵當用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