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泥濘沒驪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亭泥濘沒驪亹”全詩
紫菱青荇鮫人舞,翠藟蒼藤木客歌。
曠野煙塵迷虎兕,長亭泥濘沒驪亹。
濁河日夜東流去,腸斷霓旌影馺娑。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次韻和謙上人秋興(六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和謙上人秋興(六首)》是明代劉基創作的一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江上悲風起白波,
山中芳草奈愁何。
紫菱青荇鮫人舞,
翠藟蒼藤木客歌。
這首詩描繪了江上風起,波浪翻白的景象,以及山中芳草的茂盛。詩中提到的紫菱和青荇,是指水中的植物,它們在江上隨風舞動。而翠藟和蒼藤則是指山中的藤蔓,它們借風搖曳,伴隨著木客(指游客)的歌聲。整首詩通過描繪江山之美和自然景觀的變化,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愁緒與感慨。
曠野煙塵迷虎兕,
長亭泥濘沒驪亹。
濁河日夜東流去,
腸斷霓旌影馺娑。
接下來的幾句詩,描繪了曠野中煙塵彌漫,虎兕(即老虎和熊)的身影難以辨認。長亭泥濘,驪亹(音同離)難以辨見,表明行路的困難和阻礙。濁河日夜東流,霓旌(指彩虹)的影子在河面上搖曳,詩人以此表達了他內心的痛苦和心情的動蕩。
這首詩通過描繪江山之美和自然景觀的變化,以及行路的艱辛和內心的痛苦,表達了詩人對時代動蕩和個人境遇的感慨。整首詩意蘊含深沉,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寄托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使讀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矛盾與困惑。
“長亭泥濘沒驪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é qiān shàng rén qiū xìng liù shǒu
次韻和謙上人秋興(六首)
jiāng shàng bēi fēng qǐ bái bō, shān zhōng fāng cǎo nài chóu hé.
江上悲風起白波,山中芳草奈愁何。
zǐ líng qīng xìng jiāo rén wǔ, cuì lěi cāng téng mù kè gē.
紫菱青荇鮫人舞,翠藟蒼藤木客歌。
kuàng yě yān chén mí hǔ sì, cháng tíng ní nìng méi lí mén.
曠野煙塵迷虎兕,長亭泥濘沒驪亹。
zhuó hé rì yè dōng liú qù, cháng duàn ní jīng yǐng sà suō.
濁河日夜東流去,腸斷霓旌影馺娑。
“長亭泥濘沒驪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