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梧枝冷鵲移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碧梧枝冷鵲移居”全詩
紫塞風高鴻失路,碧梧枝冷鵲移居。
虎頭曠日麋倉粟,牛腹中宵詫帛書。
見說抱關堪避世,稗官猶可學《虞初》。
¤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又用前韻(二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又用前韻(二首)》是明代劉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樹頭寒月影扶疏,
在樹梢上,寒冷的月光灑下,照亮了稀疏的枝葉,
天上清霜下玉除。
天空中潔白的霜降臨,凈化了一切塵囂。
紫塞風高鴻失路,
紫色的關塞之地,寒風凜冽,孤雁迷失了歸途,
碧梧枝冷鵲移居。
碧色的梧桐枝條上,寒冷的烏鴉遷徙了居所。
虎頭曠日麋倉粟,
雄獅的頭顱照耀著陽光,廣闊的日子,麋鹿在倉糧中覓食,
牛腹中宵詫帛書。
牛的腹部在夜晚傳來奇怪的聲音,似乎有一本珍貴的書。
見說抱關堪避世,
聽說緊閉城門可避世間紛擾,
稗官猶可學《虞初》。
即便是小官員也可以學習《虞初》(指許慎的《說文解字》)。
這首詩詞描繪了自然景觀和人物事物的變化,通過寥寥數語傳遞出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哲理思考。樹頭的寒月和清霜的下降,象征著世界的純凈和遠離塵囂的意象。紫塞的風高和碧梧的鵲遷,傳達出孤獨和變遷的主題。虎頭的曠日和牛腹的宵詫,以夸張的形象表達了生活中的奇遇和不可思議。最后,作者提到抱關避世和稗官學《虞初》,表達了對逃避塵世之道的追求和對知識的渴望。
這首詩詞運用了多樣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生活現象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和感悟。同時,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使詩詞更富有韻律感和美感,讓讀者在閱讀中領略到深邃的詩意和哲理。
“碧梧枝冷鵲移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u yòng qián yùn èr shǒu
又用前韻(二首)
shù tóu hán yuè yǐng fú shū, tiān shàng qīng shuāng xià yù chú.
樹頭寒月影扶疏,天上清霜下玉除。
zǐ sāi fēng gāo hóng shī lù, bì wú zhī lěng què yí jū.
紫塞風高鴻失路,碧梧枝冷鵲移居。
hǔ tóu kuàng rì mí cāng sù, niú fù zhōng xiāo chà bó shū.
虎頭曠日麋倉粟,牛腹中宵詫帛書。
jiàn shuō bào guān kān bì shì, bài guān yóu kě xué yú chū.
見說抱關堪避世,稗官猶可學《虞初》。
¤
“碧梧枝冷鵲移居”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