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無一斗博涼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那無一斗博涼州”全詩
無肉可供徐勉狗,有芻難啖景升牛。
梧桐冷落鸞先逝,蘆荻蒼茫雁獨留。
蘇息疲氓還有術,那無一斗博涼州。
¤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再用前韻(二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用前韻(二首)》是明代詩人劉基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再用前韻(二首)
常聞星宿能環拱,
未見江河解逆流。
無肉可供徐勉狗,
有芻難啖景升牛。
梧桐冷落鸞先逝,
蘆荻蒼茫雁獨留。
蘇息疲氓還有術,
那無一斗博涼州。
譯文:
常聽說星宿可以環繞,
卻從未見過江河逆流。
無肉可供給饑餓的狗,
有草卻難以滿足饑餓的牛。
梧桐樹凋零,鳳凰先去世,
蘆荻離離,蒼茫中孤獨的雁。
疲憊的流浪者能夠休息,
可是在涼州卻一無所有。
詩意: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人世間的疑惑。詩中描述了星宿環繞、江河逆流、狗無肉可食、牛難以獲得飼料的情景,以及梧桐凋零、鳳凰離世、孤獨的雁和疲憊的流浪者等形象。這些形象與作者對現實社會的反思和思考相結合,揭示了社會的艱辛與不公,以及人們在困境中的無奈和苦悶。
賞析:
《再用前韻(二首)》以簡練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觸動和思考。詩中的景象,如星宿環繞、江河逆流,映射了人們心中的希冀與不可逆轉的現實。牛狗的形象象征了社會中貧困和弱勢階層的艱辛境遇。梧桐凋零、鳳凰離世,蘆荻蒼茫、孤獨的雁,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離別的思考,呈現出一種哀愁和無奈的情感。
詩人通過對這些形象的描繪,以及對人世間困境的反思,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和對人性的思考。雖然存在詩中所揭示的困境和掙扎,但作者仍以蘇息疲氓還有術、涼州無一斗的形象,表現了對希望和改變的追求。這種希望和追求在無奈和困境中仍然存在,詩中透露出對未來的向往和對社會更好狀態的期許。
《再用前韻(二首)》以簡練而有力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類生活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人性的思索。詩中所表達的困境和苦悶,以及對未來的希望和追求,使得這首詩充滿了深刻的情感和對人世間的思考,讓讀者在閱讀中產生共鳴和思考。
“那無一斗博涼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yòng qián yùn èr shǒu
再用前韻(二首)
cháng wén xīng xiù néng huán gǒng, wèi jiàn jiāng hé jiě nì liú.
常聞星宿能環拱,未見江河解逆流。
wú ròu kě gōng xú miǎn gǒu, yǒu chú nán dàn jǐng shēng niú.
無肉可供徐勉狗,有芻難啖景升牛。
wú tóng lěng luò luán xiān shì, lú dí cāng máng yàn dú liú.
梧桐冷落鸞先逝,蘆荻蒼茫雁獨留。
sū xī pí máng hái yǒu shù, nà wú yī dòu bó liáng zhōu.
蘇息疲氓還有術,那無一斗博涼州。
¤
“那無一斗博涼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