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帆檣御氣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汴水帆檣御氣賒”全詩
井陘旗幟軍容盛,汴水帆檣御氣賒。
春草凄迷金谷障,夕陽照灼赤城霞。
靡蓱丹木扶桑里,惆悵誰乘博望槎。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次韻和石末公紅樹詩》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和石末公紅樹詩》是明代劉基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紅樹漫山、冬日眼見奇花盛開的景象,以及井陘旗幟軍容壯麗、汴水帆檣熱鬧的場景。詩人在春草迷離的金谷障與夕陽照耀下的赤城霞間,感到無比惆悵,思念那位乘坐博望槎的人,而他已經身在扶桑之地。
這首詩詞以紅樹為主題,通過描繪紅樹漫山的景象,展現了大自然的美麗和生機。紅樹是一種生長在海灘邊緣的植物,其枝葉呈現出鮮艷的紅色,給人以熱烈、奔放的感覺。詩中的紅樹漫山形象生動,使人仿佛置身于紅色的海洋之中,感受到歲月的流轉和生命的蓬勃。
詩中還描繪了井陘旗幟軍容盛大的場景和汴水上帆檣繁忙的景象,展示了繁榮和活力。井陘是河北的一個地名,而旗幟軍容則象征著軍隊的雄壯和威武。汴水是指汴京(今河南開封)的運河,帆檣御氣賒的形容詞描繪出河上船只繁忙的情景,也暗示著皇帝的威嚴和統治的穩固。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春草迷離的金谷障和夕陽照耀下的赤城霞,給人以寂寥孤寂的感覺。金谷障和赤城霞都是指景色壯美的地方,然而詩人在這樣的景色中卻感到惆悵,思念著遠方的人。詩人的思念之情通過景物的描寫表達出來,增加了詩的情感色彩。
最后兩句“靡蓱丹木扶桑里,惆悵誰乘博望槎”,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惆悵之情。靡蓱丹木是指扶桑,扶桑是古代傳說中的東方仙境,象征著遙遠和神秘。詩人希望遠在扶桑之地的人能乘坐博望槎(古代傳說中的飛行船)回到自己身邊,與他共度時光。這種思念之情寄托了詩人對遠方親友的思念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詞以紅樹為線索,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表情的意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和生機,同時也通過景物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惆悵和思念之情。這首詩在形象描寫和情感表達上都較為出色,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鳴。
“汴水帆檣御氣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é shí mò gōng hóng shù shī
次韻和石末公紅樹詩
hóng shù màn shān zhù suì huá, xuán dōng jīng jiàn yǎn shēng huā.
紅樹漫山駐歲華,玄冬驚見眼生花。
jǐng xíng qí zhì jūn róng shèng, biàn shuǐ fān qiáng yù qì shē.
井陘旗幟軍容盛,汴水帆檣御氣賒。
chūn cǎo qī mí jīn gǔ zhàng, xī yáng zhào zhuó chì chéng xiá.
春草凄迷金谷障,夕陽照灼赤城霞。
mí píng dān mù fú sāng lǐ, chóu chàng shuí chéng bó wàng chá.
靡蓱丹木扶桑里,惆悵誰乘博望槎。
“汴水帆檣御氣賒”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