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駛西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日駛西征”全詩
青山似故鄉,客子何當還。
蟪蛄日夜鳴,綠樹亦已殷。
白日駛西征,浮云不可攀。
安得生羽翼,奮飛出玄間。
¤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旅興(四十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旅興(四十首)》是明代劉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窮巷屏人跡,開門見青山。
在偏僻的巷子里,沒有人的痕跡,只需打開門就能看到青山。
這句描述了詩人居住的地方僻靜幽深,與世隔絕的意境。青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象征,代表著寧靜、純潔和持久,給人以安詳、寧靜之感。
青山似故鄉,客子何當還。
青山看起來像故鄉一樣,作為客子,何時才能返回故鄉呢?
這句表達了詩人在他居住的地方看到的青山讓他想起了故鄉,他心中充滿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希望能早日歸還故鄉。
蟪蛄日夜鳴,綠樹亦已殷。
蟪蛄日夜不停地鳴叫,綠樹也已經郁郁蔥蔥。
這句通過描寫自然界中的聲音和景象,表達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和不斷變幻的狀態。蟪蛄的鳴叫聲和綠樹的繁茂形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展現了自然的美妙和豐富多樣的景象。
白日駛西征,浮云不可攀。
白天逐漸西斜,像是在遠方尋找著什么,而浮云卻無法觸及。
這句描繪了白天的逝去,詩人將白天比喻為一位西行的旅人,而漂浮在天空中的浮云則象征著人們渴望追逐的目標或理想,但卻難以實現。
安得生羽翼,奮飛出玄間。
如果能擁有羽翼,就能努力飛翔,離開塵世的紛擾。
這句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的向往。他希望自己能像鳥兒一樣擁有翅膀,擺脫塵世的束縛,追求心靈的自由。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由、歸鄉的渴望。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呈現出一幅清新、寧靜的意境。詩句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居住的地方與故鄉、白天與浮云進行對比,進一步突顯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對理想世界的追求。整首詩意蘊含著對自由、歸屬感和追求理想的探索,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白日駛西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ǚ xìng sì shí shǒu
旅興(四十首)
qióng xiàng píng rén jī, kāi mén jiàn qīng shān.
窮巷屏人跡,開門見青山。
qīng shān shì gù xiāng, kè zi hé dāng hái.
青山似故鄉,客子何當還。
huì gū rì yè míng, lǜ shù yì yǐ yīn.
蟪蛄日夜鳴,綠樹亦已殷。
bái rì shǐ xī zhēng, fú yún bù kě pān.
白日駛西征,浮云不可攀。
ān dé shēng yǔ yì, fèn fēi chū xuán jiān.
安得生羽翼,奮飛出玄間。
¤
“白日駛西征”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