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色半高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暝色半高樹”全詩
空煙斂曾岑,暝色半高樹。
緬邈起遐思,逍遙散輕步。
嬋娟天上月,的醿草間露。
物情豈異昔,人事殊非故。
芳歲不可淹,衰年況多慮。
諒無彭鏗術,頹齡那能駐。
¤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旅興(四十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旅興(四十首)》是明代劉基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的旅途經歷和內心的感慨。
詩詞通過描寫詩人坐在空曠的房間里,感受著溫暖的陽光逐漸消逝的氛圍,同時空氣中還飄著淡淡的煙霧,暗示了黃昏的來臨。遠處的山色隱隱約約,樹影斑駁,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在這樣的環境中,詩人的思緒遠遠地飄散開來,感受著遠方的思念和自由的心情,隨意地散步。夜空中皎潔的月亮和生機勃勃的青草上的露水,都成為了詩人心中的美麗景象。
通過這些描寫,詩詞傳達了詩人的旅行心情和對人生的感慨。詩人感嘆物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人事卻不再是過去的模樣。美好的時光不可停留,年華的凋零又讓人增添了許多憂慮。詩人自省地認識到,他的日子已經不多了,年齡的衰老不會停留。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無法抵擋時間流逝的無奈和憂愁。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筆觸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了旅行的景色和詩人的內心感受,同時也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思考。這首詩詞給人以深思和感慨,喚起讀者對生命和時光流轉的思考。
“暝色半高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ǚ xìng sì shí shǒu
旅興(四十首)
chōng chōng zuò xū shì, ài ài rì xiàng mù.
忡忡坐虛室,曖曖日向暮。
kōng yān liǎn céng cén, míng sè bàn gāo shù.
空煙斂曾岑,暝色半高樹。
miǎn miǎo qǐ xiá sī, xiāo yáo sàn qīng bù.
緬邈起遐思,逍遙散輕步。
chán juān tiān shàng yuè, de mí cǎo jiān lù.
嬋娟天上月,的醿草間露。
wù qíng qǐ yì xī, rén shì shū fēi gù.
物情豈異昔,人事殊非故。
fāng suì bù kě yān, shuāi nián kuàng duō lǜ.
芳歲不可淹,衰年況多慮。
liàng wú péng kēng shù, tuí líng nà néng zhù.
諒無彭鏗術,頹齡那能駐。
¤
“暝色半高樹”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