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卉謝芬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百卉謝芬芳”全詩
槿花易衰歇,桂枝就銷亡;
迷途無往駕,款款何從將;
曉月麗塵梁,白日照春陽;
擾景念疇昔,肝裂魂飄揚。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傷內》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傷內》是明代文人唐寅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凄涼的情懷,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表達人情感的方式,展現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無奈。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凄凄白露零,
百卉謝芬芳;
槿花易衰歇,
桂枝就銷亡;
迷途無往駕,
款款何從將;
曉月麗塵梁,
白日照春陽;
擾景念疇昔,
肝裂魂飄揚。
詩詞中的“凄凄白露零”表達了一種凄涼的氛圍,白露是秋天的象征,表示季節的轉變和生命的消逝。接著,詩中描述了百卉凋謝的景象,象征著美好事物的短暫和無常。
在下一聯中,作者通過描寫槿花易衰歇、桂枝銷亡,進一步強調了美好事物的脆弱和易逝。槿花和桂枝都是具有高雅和典雅意象的花卉,它們的凋謝象征著一種無法挽回的損失。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迷途之人的無奈和困惑。迷途無往駕,款款何從將,表達了作者對自身處境的無助和迷茫。這些描寫不僅是對人生迷途的思考,也可以引申為對社會亂象和個人境遇的抱怨。
最后兩句中,作者通過描寫清晨的月亮和白晝的陽光,展示出美好的自然環境。然而,這種美景并沒有帶來安慰,反而擾亂了作者的思緒,引發了對過往時光的思念和內心的痛苦。肝裂魂飄揚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痛苦和不安。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傷內》以凄涼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無奈。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人生困境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美好時光的留戀和對現實現狀的不滿。這首詩詞充滿了濃郁的情感,引發讀者對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百卉謝芬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g nèi
傷內
qī qī bái lù líng, bǎi huì xiè fēn fāng
凄凄白露零,百卉謝芬芳;
jǐn huā yì shuāi xiē, guì zhī jiù xiāo wáng
槿花易衰歇,桂枝就銷亡;
mí tú wú wǎng jià, kuǎn kuǎn hé cóng jiāng
迷途無往駕,款款何從將;
xiǎo yuè lì chén liáng, bái rì zhào chūn yáng
曉月麗塵梁,白日照春陽;
rǎo jǐng niàn chóu xī, gān liè hún piāo yáng.
擾景念疇昔,肝裂魂飄揚。
“百卉謝芬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