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愉未了散姻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歡愉未了散姻緣”全詩
愿教化作光明藏,照徹黃泉不曉天。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綺疏遺恨》之燈擎》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綺疏遺恨》之《燈擎》是唐寅在明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盞三尺高的銀制燈擎,在帳幕之間燃燒,象征著作者未了的姻緣和歡愉。作者希望這盞燈能化作光明,照亮陰間,使靈魂穿越冥冥之中,超越世間的束縛。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三尺高的銀制燈擎隔開帷幕燃燒,
歡愉的事情未能結束,姻緣尚未散去;
但愿它能轉化為明亮的光芒,
照亮地下黃泉,穿越無盡,超越天空。
這首詩詞的意境深遠而富有哲理。銀擎代表著作者心中的歡愉和未了的姻緣,它高高燃燒,散發出耀眼的光芒。作者希望這盞燈能夠超越現實的局限,成為一束光明,照亮陰間的黑暗,讓靈魂在黃泉世界中找到出路,不再受到世俗的束縛。這表達了作者對于超越塵世的渴望和對于靈魂自由的追求。
整首詩詞以銀擎的形象為線索,通過對歡愉和姻緣的表述,展現了作者對于人生苦短、世俗束縛的思考。它通過燈光的隱喻,表達了對于超越世俗和物質束縛的渴望,追求靈魂的自由和永恒。這種對于超越塵世的追求和對于內心自由的向往,使詩詞具有了深遠的意義。
這首詩詞體現了唐寅獨特的藝術風格,他善于運用隱喻和象征手法,通過簡潔而精確的語言塑造出深邃的意境。這首詩詞展示了作者對于生命和愛情的思考,同時也折射出他對于人生意義和超越的探索。通過對于燈擎的描繪,唐寅成功地傳達了他對于永恒和自由的追求,引發讀者對于生命和靈魂的思考。
“歡愉未了散姻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ǐ shū yí hèn zhī dēng qíng
《綺疏遺恨》之燈擎
sān chǐ yín qíng gé zhàng rán, huān yú wèi liǎo sàn yīn yuán
三尺銀擎隔帳燃,歡愉未了散姻緣;
yuàn jiào huà zuò guāng míng cáng, zhào chè huáng quán bù xiǎo tiān.
愿教化作光明藏,照徹黃泉不曉天。
“歡愉未了散姻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