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絨留得口脂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殘絨留得口脂香”全詩
只有繡床針線在,殘絨留得口脂香。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綺疏遺恨》之繡床》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綺疏遺恨》之繡床
譯文:
月沉花謝,令人感傷,
春天的樹上,紅顏夢幻短暫;
唯有繡床上的針線,
留下了殘留的絨毛,散發著口脂的芬芳。
詩意:
這首詩《綺疏遺恨》之繡床,表達了詩人在明代的時代背景下對于光陰易逝和人生短暫的感慨。詩中以月沉花謝的景象,描繪了歲月的無情流逝,而春天的樹上所象征的青春和美麗,則更加強調了時間的短暫和生命的脆弱。然而,唯有繡床上的針線,以及殘留的絨毛和口脂的香氣,成為了時間中的留存和回憶。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將人生的短暫和歲月的流逝與繡床上的針線相對照,凸顯了詩人對于時間的感嘆和對美好回憶的追求。詩中的“綺疏遺恨”一詞,傳達了對于美好事物的留戀和無法挽回的遺憾。繡床作為詩人的隱喻,象征著詩人內心深處的回憶和情感寄托。繡床上的針線和殘留的絨毛,則象征著時間中的點滴回憶和永恒的美好。
這首詩以簡潔的文字,將詩人對于時間流逝和美好回憶的感慨巧妙地表達出來。通過對自然景象和繡床的描繪,將人生與藝術相結合,寄托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這種對于時光流轉和回憶的思考,使得這首詩具有了深遠的意義和感人的情感,令人產生共鳴。
“殘絨留得口脂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ǐ shū yí hèn zhī xiù chuáng
《綺疏遺恨》之繡床
yuè shěn huā xiè shì kān shāng, chūn shù hóng yán mèng duǎn cháng
月沈花謝事堪傷,春樹紅顏夢短長;
zhǐ yǒu xiù chuáng zhēn xiàn zài, cán róng liú dé kǒu zhī xiāng.
只有繡床針線在,殘絨留得口脂香。
“殘絨留得口脂香”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