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取漁梁柱杖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識取漁梁柱杖聲”全詩
詩成喜有相過客,識取漁梁柱杖聲。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題畫十首》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畫十首》是明代文人唐寅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日傍晚的景象。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草閣吟秋倚晚晴,
在草閣上吟詠秋天,靠在晴朗的傍晚,
The grass pavilion, I chant in the clear autumn evening,
云山滿目夕陽明。
云山綿延至遠處,晚霞明亮耀眼。
Cloud-covered mountains stretch as far as the eye can see, and the evening sun shines brightly.
詩成喜有相過客,
寫完詩之后,高興地有客人相聚,
When the poem is finished, joyfully receiving visitors,
識取漁梁柱杖聲。
從遠處能聽到漁梁上魚竿和杖頭碰撞的聲音。
Recognizing the sound of fishing rods and staffs hitting the bridge from afar.
整首詩以描繪秋日傍晚的景象為主題,通過草閣、云山、夕陽等形象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感悟和心境的抒發。詩中的“草閣”和“云山”將讀者帶入了一個靜謐而美麗的環境中,晚霞的明亮照耀和漁梁上的杖聲為整個場景增添了生動和活力。
詩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對秋天傍晚景色的贊美和喜悅之情。作者站在草閣上,吟詠秋天的美景,感受著夕陽的明亮和云山的壯麗。他的詩作完成后,喜悅地迎接著來訪的客人,共同分享這美好的時刻。最后,作者還提到了漁梁上魚竿和杖頭碰撞的聲音,這種細節描寫增強了整個景象的真實感和生動感。
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鮮明的詞語,展示了唐寅對大自然和人情景物的敏銳感知。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秋天傍晚的寧靜與美麗,以及作者對這美景的贊嘆和喜悅之情。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的思考。
“識取漁梁柱杖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huà shí shǒu
題畫十首
cǎo gé yín qiū yǐ wǎn qíng, yún shān mǎn mù xī yáng míng.
草閣吟秋倚晚晴,云山滿目夕陽明。
shī chéng xǐ yǒu xiāng guò kè, shí qǔ yú liáng zhù zhàng shēng.
詩成喜有相過客,識取漁梁柱杖聲。
“識取漁梁柱杖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