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底時來策黎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底時來策黎杖”全詩
為底時來策黎杖,春衣要試浴沂天。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暮春林壑圖》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暮春林壑圖》是明代文人唐寅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春日的山間景象。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逶迤十里平溪路,
滴瀝三重下漱泉。
為底時來策黎杖,
春衣要試浴沂天。
譯文:
彎曲的十里平坦溪路,
滴水聲重重,從三處泉水中流淌。
為了底層的時光而來,手執杖棒,
春衣要試著沐浴沂山天空。
詩意:
這首詩以春日林壑的景色為背景,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圖畫。詩人通過描述十里長的溪流彎曲曲折,泉水滴落聲重重,展現了自然的寧靜和生機。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通過策杖行走、試衣沐浴等動作,展現了對春天的期待和渴望。
賞析:
《暮春林壑圖》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春日山間的美景。逶迤十里的平溪路和滴瀝三重的下漱泉形象生動地展現了自然的景色和聲音。詩人通過描述自己手執杖棒、試衣沐浴的動作,把讀者帶入了這幅圖畫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和生命的活力。整首詩意境宜人,節奏流暢,給人以寧靜、愉悅的感受。
這首詩詞展現了唐寅典型的文人風采,他善于運用意象和描寫,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自然景觀的美麗和自然的和諧。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他對春天的向往和對生活的熱愛。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與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現了他對藝術與自然的共鳴。
“為底時來策黎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ù chūn lín hè tú
暮春林壑圖
wēi yí shí lǐ píng xī lù, dī lì sān chóng xià shù quán.
逶迤十里平溪路,滴瀝三重下漱泉。
wéi dǐ shí lái cè lí zhàng, chūn yī yào shì yù yí tiān.
為底時來策黎杖,春衣要試浴沂天。
“為底時來策黎杖”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