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說城邊柳半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見說城邊柳半枯”全詩
縱有蕭蕭幾株在,也應啼殺城頭烏。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遇史克敬詢故園》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遇史克敬詢故園》是明代詩人楊基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身不到故鄉姑蘇三年之久為背景,描述了作者在聽說故鄉城邊的柳樹已經半枯后的感受。詩詞中抒發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并喻示著一種失落和無奈的心境。
楊基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情感。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三年身不到姑蘇,
聽說城邊柳半枯。
縱有蕭蕭幾株在,
也應啼殺城頭烏。
詩意:
在離開姑蘇三年之久后,
得知城邊的柳樹已經半枯。
雖然還有幾株蕭蕭的柳樹,
但它們也讓城頭的烏鴉啼殺。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故鄉姑蘇的思念和對現實的觸動,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三年身不到姑蘇”,揭示了詩人長久以來未能回到故鄉的遺憾和痛苦。聽說故鄉城邊的柳樹已經半枯,讓詩人感到更加惋惜和失落。這里的柳樹象征著故鄉的景物和人事,它們的凋零也反映著詩人內心的不安和無力。
詩中的“蕭蕭幾株”描繪了柳樹的凄涼景象,蕭瑟的風聲似乎也在訴說著故鄉的凄涼和離別的傷感。最后一句“也應啼殺城頭烏”,以烏鴉啼叫作為暗喻,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境況的擔憂和對時光流轉的無奈。烏鴉的啼聲掠過城頭,仿佛回蕩著對往昔的追憶和無法挽回的悲傷。
這首詩詞在簡短的篇幅內,以凄涼的語言描繪了詩人離鄉之苦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通過對柳樹的描寫和烏鴉的隱喻,詩人巧妙地表達了自己對故鄉的眷戀和對時光流逝的感嘆。整首詩透露出一種深沉而憂傷的情緒,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見說城邊柳半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shǐ kè jìng xún gù yuán
遇史克敬詢故園
sān nián shēn bú dào gū sū, jiàn shuō chéng biān liǔ bàn kū.
三年身不到姑蘇,見說城邊柳半枯。
zòng yǒu xiāo xiāo jǐ zhū zài, yě yīng tí shā chéng tóu wū.
縱有蕭蕭幾株在,也應啼殺城頭烏。
“見說城邊柳半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