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刀掛墻旗拂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弓刀掛墻旗拂瓦”全詩
日暮將軍縱酒歸,白棒橫街人亂打。
朱門一閉春草積,官印斜封泥涴壁。
守卒收釐屋后池,鄰翁曬麥階前石。
簾幕當年盡綺羅,網絲顛倒腐螢多。
杏梁風雨丹青濕,時有野鳩來做窠。
樓臺易成還易廢,前年猶是桑麻地。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廢宅行》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廢宅行》是明代詩人楊基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幢昔日輝煌而如今已經廢棄的宅院,通過對宅院的描寫,表達了歲月流轉、興衰變遷的主題。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弓刀掛墻旗拂瓦,
行人過門須下馬。
日暮將軍縱酒歸,
白棒橫街人亂打。
朱門一閉春草積,
官印斜封泥涴壁。
守卒收釐屋后池,
鄰翁曬麥階前石。
簾幕當年盡綺羅,
網絲顛倒腐螢多。
杏梁風雨丹青濕,
時有野鳩來做窠。
樓臺易成還易廢,
前年猶是桑麻地。
這首詩表達了一個荒廢的府邸的景象和其中所蘊含的寓意。詩人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這座府邸的廢棄場景,透露出歲月的悠長和人事的更迭。在詩中,弓刀懸掛在墻上,旗幟拂動在瓦片上,顯示了昔日府邸曾經輝煌的氣象。然而,現在行人經過這府邸的門前,都要下馬示意尊重,顯示了府邸的殘敗和無人問津。
詩的下半部分描繪了府邸的更多細節,如日暮時將軍歸來,行人紛紛避讓,白棒揮舞間人群四散。朱門一閉,春草在門前積厚,官印斜倚,泥涴覆蓋著墻壁,顯示了府邸主人的荒廢和官場的變遷。守卒收拾府邸后院的池塘,鄰居老人在門前的石階上曬麥,顯示了府邸的衰敗與平凡的對比。
詩中還描述了府邸內部的景象,簾幕已經褪去當年的綺麗,網絲倒懸,腐螢成群,揭示了時光的沖刷和物事的腐朽。杏梁上的風雨使丹青作品變得濕潤,野鳩偶爾來此筑巢,顯示了府邸的凋零與自然的交相輝映。
最后兩句表達了府邸易成易廢的現實,將府邸前年還是桑麻地的事實放在眼前。這暗示了世事無常,興衰難測的道理。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廢棄府邸的描繪,抒發了對興盛和衰落的思考,寓意深遠。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歲月流轉中事物的變遷和人事的更迭,喚起人們對于人生無常和物事無常的思考。同時,詩中所揭示的廢宅景象也反映了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的更替,傳達了一種深沉的哲理意味。
“弓刀掛墻旗拂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i zhái xíng
廢宅行
gōng dāo guà qiáng qí fú wǎ, xíng rén guò mén xū xià mǎ.
弓刀掛墻旗拂瓦,行人過門須下馬。
rì mù jiāng jūn zòng jiǔ guī, bái bàng héng jiē rén luàn dǎ.
日暮將軍縱酒歸,白棒橫街人亂打。
zhū mén yī bì chūn cǎo jī, guān yìn xié fēng ní wò bì.
朱門一閉春草積,官印斜封泥涴壁。
shǒu zú shōu lí wū hòu chí, lín wēng shài mài jiē qián shí.
守卒收釐屋后池,鄰翁曬麥階前石。
lián mù dāng nián jǐn qǐ luó, wǎng sī diān dǎo fǔ yíng duō.
簾幕當年盡綺羅,網絲顛倒腐螢多。
xìng liáng fēng yǔ dān qīng shī, shí yǒu yě jiū lái zuò kē.
杏梁風雨丹青濕,時有野鳩來做窠。
lóu tái yì chéng hái yì fèi, qián nián yóu shì sāng má dì.
樓臺易成還易廢,前年猶是桑麻地。
“弓刀掛墻旗拂瓦”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