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念儔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方念儔侶”全詩
不知舟行遠,但覺青山移。
我方念儔侶,手反坐拄頤。
天風吹衣裳,明月來相隨。
乘流非不住,逝者乃如斯。
滔滔適意中,忽然令人悲。
壯歲難再得,修名安可期。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舟中有感》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舟中有感》是明代詩人楊基的作品。這首詩以描繪舟行江上的景象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感慨,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水性日就下,
大江日東馳。
不知舟行遠,
但覺青山移。
我方念儔侶,
手反坐拄頤。
天風吹衣裳,
明月來相隨。
乘流非不住,
逝者乃如斯。
滔滔適意中,
忽然令人悲。
壯歲難再得,
修名安可期。
這首詩以舟行江上為背景,通過描繪水流的變化和周圍景物的移動,展示了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詩人雖然不知舟行的目的地有多遠,卻能感受到青山的移動,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嘆。詩中的"儔侶"指的是同伴,詩人抱著手反坐,靜靜地思念著同伴。天風吹動著詩人的衣裳,明月也伴隨著舟行,這景象讓詩人感到寧靜和安慰。
詩人認識到時光的流逝是無法阻擋的,正如舟行一樣,無法停留。逝去的時光就像這江水一樣滔滔不絕,而這種感慨讓人忽然產生悲傷之情。詩人抱懷壯年時的豪情難以再次得到,對于名利的追求也無法確定能否實現。
這首詩通過描繪舟行江上的景象,以及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感慨和思索。詩人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自身情感的交融,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深刻思考,展示了明代詩歌的獨特意境和情感表達。
“我方念儔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u zhōng yǒu gǎn
舟中有感
shuǐ xìng rì jiù xià, dà jiāng rì dōng chí.
水性日就下,大江日東馳。
bù zhī zhōu xíng yuǎn, dàn jué qīng shān yí.
不知舟行遠,但覺青山移。
wǒ fāng niàn chóu lǚ, shǒu fǎn zuò zhǔ yí.
我方念儔侶,手反坐拄頤。
tiān fēng chuī yī shang, míng yuè lái xiāng suí.
天風吹衣裳,明月來相隨。
chéng liú fēi bú zhù, shì zhě nǎi rú sī.
乘流非不住,逝者乃如斯。
tāo tāo shì yì zhōng, hū rán lìng rén bēi.
滔滔適意中,忽然令人悲。
zhuàng suì nán zài dé, xiū míng ān kě qī.
壯歲難再得,修名安可期。
“我方念儔侶”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