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杳何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相思杳何極”全詩
一鷺立不飛,雙鴻遞相直。
余煙菱女唱,新月漁郎笛。
此處忽懷人,相思杳何極。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湘江道中思常宗》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湘江道中思常宗》是明代楊基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湘江道上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是:
暮晚江面微雨散,
風息波澄碧如玉。
一只白鷺立不飛,
兩只大雁相互呼嘯。
岸邊傳來煙菱女的歌聲,
漁郎吹著笛子迎著新月。
此時此地我突然懷念起了某人,
相思之情遙不可及。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以及其中的動物和人物形象,表達了作者在湘江道中的思念之情。詩詞開篇寫道江面微雨散,風息波澄碧如玉,這里以湘江的景色來烘托出一種靜謐的氛圍。接著,描繪了一只白鷺和兩只大雁,它們各自停留在江邊,似乎有著某種特殊的情感。煙菱女的歌聲和漁郎吹奏的笛子,則更加增添了詩詞的情調,使讀者仿佛置身于湘江之畔,感受到其中的美好。
然而,詩詞的核心在于作者的思念之情。在這個美麗的場景中,作者突然想起了一個人,這個人的身影與作者相隔甚遠,相思之情變得遙不可及。通過這種情感的描繪,詩詞表達了作者在湘江道中的孤獨和思念之苦,以及對遠方親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融入了動物和人物的形象,通過對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抒發,展示了作者在湘江道中的情感體驗。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不僅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思念之情,也能夠通過描繪的美景和動人的音樂,感受到湘江道中的寧靜與美麗。
“相思杳何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jiāng dào zhōng sī cháng zōng
湘江道中思常宗
mù jiāng sàn wēi yǔ, fēng dìng bō zì bì.
暮江散微雨,風定波自碧。
yī lù lì bù fēi, shuāng hóng dì xiāng zhí.
一鷺立不飛,雙鴻遞相直。
yú yān líng nǚ chàng, xīn yuè yú láng dí.
余煙菱女唱,新月漁郎笛。
cǐ chù hū huái rén, xiāng sī yǎo hé jí.
此處忽懷人,相思杳何極。
“相思杳何極”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