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織來何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促織來何處”全詩
不堪為客里,況復是舟中。
殘夢寒衾月,孤燈夜枕風。
此時腸欲斷,恨不耳雙聾。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舟中聞促織》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舟中聞促織》是明代楊基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促織來何處,
哀吟近短篷。
不堪為客里,
況復是舟中。
殘夢寒衾月,
孤燈夜枕風。
此時腸欲斷,
恨不耳雙聾。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身處船中,聽到促織聲的一幕。促織聲指的是織布機的聲音,它在寂靜的夜晚格外明顯。作者感到哀傷和痛苦,因為他身處陌生的客船之中,而且船艙空間狹小。在寒冷的夜晚,他只能依靠殘留的夢境和孤寂的燈光度過,而外面的風聲則成為他夜晚的陪伴。他的內心此刻痛苦得幾乎要斷裂,希望自己的耳朵能失去聽覺,以免再受到外界的困擾。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作者身處船中聽到促織聲的情景,表達了他內心的孤獨和痛苦。詩中使用了寂靜、寒冷的意象,與作者的心境相呼應。舟中的狹小空間和孤寂的夜晚強化了作者的孤獨感。詩中的"殘夢寒衾月"和"孤燈夜枕風"是對夜晚冷寂的生動描繪,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最后兩句"此時腸欲斷,恨不耳雙聾"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無奈,他希望逃離這種困境,不再感受外界的煎熬。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準確的語言,刻畫了作者在舟中的孤獨和痛苦,給讀者帶來深深的共鳴。它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作者內心的苦悶情緒,展現了明代文人的心境和思想境界。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現實困境的無奈和對內心自由的向往,體現了他對生活的痛苦和無奈的感受。
“促織來何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u zhōng wén cù zhī
舟中聞促織
cù zhī lái hé chǔ, āi yín jìn duǎn péng.
促織來何處,哀吟近短篷。
bù kān wèi kè lǐ, kuàng fù shì zhōu zhōng.
不堪為客里,況復是舟中。
cán mèng hán qīn yuè, gū dēng yè zhěn fēng.
殘夢寒衾月,孤燈夜枕風。
cǐ shí cháng yù duàn, hèn bù ěr shuāng lóng.
此時腸欲斷,恨不耳雙聾。
“促織來何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