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憐四海無知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每憐四海無知己”全詩
每憐四海無知己,頓覺中年少故人。
祀托友生香稻糈,魂歸丘隴杜鵑春。
文章穹壤成何用,哽咽東風淚滿巾。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哭高季迪舊知》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哭高季迪舊知》是明代詩人楊基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已故友人高季迪的深深懷念和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
鸚鵡才高竟殞身,
思君別我愈傷神。
每憐四海無知己,
頓覺中年少故人。
祀托友生香稻糈,
魂歸丘隴杜鵑春。
文章穹壤成何用,
哽咽東風淚滿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悲痛的心情表達了作者對已故友人高季迪的哀思和懷念之情。詩中的鸚鵡才高竟殞身,暗示著高季迪才華出眾,卻在年輕時夭折,這使得作者更加感到傷痛和悲戚。作者思念高季迪,每次想到他離去,傷感之情愈加深重,無法自己。他在四海中尋覓,卻沒有找到任何可以與之相知相惜的知己,這讓他感到孤獨和無奈。在這個時候,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年過中年,仍然懷念著年少時的故人,這種感覺更加強烈。
詩中還描繪了對高季迪的追思和紀念的場景。作者將友人的祭奠托付給了友人的親屬,用香和稻糈來祭奠。他想象著高季迪的靈魂歸于丘隴之間,杜鵑春天的鳴唱使得這個場景更加生動。最后,作者問道,這些文章才華究竟有何用處呢?他的內心悲傷到了極點,淚水滿滿,伴隨著東風的嗚咽聲。
這首詩詞通過抒發作者對已故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自己孤獨和無奈的抱怨,表達了對流逝時光的感慨和對友情的珍視。同時,詩中對于才華的無奈和對生命脆弱性的思考也給人以深思。整首詩詞以悲傷的氛圍為主線,通過精細的描寫和抒情的手法,將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傳遞給讀者,使人們產生共鳴。
“每憐四海無知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ū gāo jì dí jiù zhī
哭高季迪舊知
yīng wǔ cái gāo jìng yǔn shēn, sī jūn bié wǒ yù shāng shén.
鸚鵡才高竟殞身,思君別我愈傷神。
měi lián sì hǎi wú zhī jǐ, dùn jué zhōng nián shào gù rén.
每憐四海無知己,頓覺中年少故人。
sì tuō yǒu shēng xiāng dào xǔ, hún guī qiū lǒng dù juān chūn.
祀托友生香稻糈,魂歸丘隴杜鵑春。
wén zhāng qióng rǎng chéng hé yòng, gěng yè dōng fēng lèi mǎn jīn.
文章穹壤成何用,哽咽東風淚滿巾。
“每憐四海無知己”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