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廟宇野棠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漓江廟宇野棠開”全詩
山無檜柏皆巖穴,地有芝苓盡藥材。
花布短衣齊膝制,竹皮長帽覆眉裁。
也應風土交州近,丹荔紅椒不用栽。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桂林即興》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桂林即興》是明代楊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桂林即興
曾見重華巡狩來,
漓江廟宇野棠開。
山無檜柏皆巖穴,
地有芝苓盡藥材。
花布短衣齊膝制,
竹皮長帽覆眉裁。
也應風土交州近,
丹荔紅椒不用栽。
【中文譯文】
曾經目睹過君主前往巡狩,
漓江上廟宇中野生的桃花盛開。
山中沒有松柏,只有巖洞,
土地上長滿了珍貴的草藥。
人們穿著花布制成的短衣,衣擺齊膝,
頭戴竹皮制成的長帽,遮住了眉毛。
這里的地理環境與交州相近,
紅色的荔枝和辣椒無需栽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明代時期桂林地區的景色和風土人情。詩人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以生動的語言表達了對桂林的贊美和感慨。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君主巡狩時的盛況,以及漓江上廟宇中野生的桃花盛開的美景。這里的桃花可能象征著春天的到來和生機盎然的景象,也展示了自然界的壯麗之美。
接下來的兩句詩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特點。山中沒有常見的松柏,而是巖洞居多,這種景象給人一種奇特而壯觀的感覺。地上生長著各種珍貴的草藥,這可能暗示著桂林地區的豐富自然資源和草藥產業的發達。
詩的后兩句描繪了桂林地區的風土人情。人們穿著花布制成的短衣,衣擺齊膝,展示了地方特色的服飾文化。頭戴竹皮制成的長帽,遮住了眉毛,也是一種特殊的裝束。詩人認為桂林地區的風土人情與交州相近,交州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地名,這里可能指代南方地區的特色和風情。
最后兩句表達了桂林地區獨特的自然環境。紅色的荔枝和辣椒在這里是自然生長的,不需要人為栽培。這一句也讓人感受到了桂林地區豐富的農作物和自然資源。
整首詩詞以樸實的語言描繪了桂林的山水、人文和自然景觀,展現了桂林地區獨特的特色和魅力。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桂林的喜愛和贊美,展示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生。
“漓江廟宇野棠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ì lín jí xìng
桂林即興
céng jiàn zhòng huá xún shòu lái, lí jiāng miào yǔ yě táng kāi.
曾見重華巡狩來,漓江廟宇野棠開。
shān wú guì bǎi jiē yán xué, dì yǒu zhī líng jǐn yào cái.
山無檜柏皆巖穴,地有芝苓盡藥材。
huā bù duǎn yī qí xī zhì, zhú pí zhǎng mào fù méi cái.
花布短衣齊膝制,竹皮長帽覆眉裁。
yě yīng fēng tǔ jiāo zhōu jìn, dān lì hóng jiāo bù yòng zāi.
也應風土交州近,丹荔紅椒不用栽。
“漓江廟宇野棠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