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聲動九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軍聲動九河”全詩
旌旗皆繡虎,鼓角半吹螺。
圣化方無外,民心詎有訛。
馬循歸路熟,人比去時多。
喜氣浮三峽,軍聲動九河。
遙知雙闕下,齊進太平歌。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觀宜春侯旋師》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宜春侯旋師》是明代楊基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對春侯將軍凱旋歸來的喜悅之情,以及對國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期望。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春侯將軍凱旋歸來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興盛和人民安居樂業的期望和祝愿。
詩的開篇寫到瘴地收復蠻夷之后,煙江上的船只揚帆返航。這里瘴地指的是充滿瘴氣的地區,蠻夷則指來自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這句展現了戰勝困難和邊疆安定的喜悅之情。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凱旋歸來的將軍隊伍的壯麗場面。旌旗上都繡著虎的圖案,象征著勇猛和威武;鼓角聲中吹奏著螺的聲音,增添了喜慶的氣氛。這些描寫展示了將軍歸來的榮耀和壯麗,也體現了軍隊的力量和威嚴。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國家的治理和人民的心聲。圣化指的是君主的德政和治國能力,暗示國家安定和祥和;民心訛指的是人民心聲的純正和一致,表示人民對國家的支持和擁護。這里作者表達了對國家政治穩定和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愿景。
詩的后半部分寫到將軍歸來后的局面。馬循是將軍的名字,歸路熟表示他回來的道路熟悉而順利;人比去時多說明在將軍凱旋的喜慶氣氛中,人們紛紛回來迎接,人數比起將軍出征時要多。這里表達出人民對將軍的景仰和歡迎之情。
最后兩句以太平為主題,描繪了喜氣洋洋的景象。喜氣浮三峽指的是喜慶的氛圍彌漫在長江三峽的景色中;軍聲動九河表示軍隊的威武聲勢傳遍九條河流。這里通過描繪熱鬧的場面,表達了國家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景。
“軍聲動九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yí chūn hóu xuán shī
觀宜春侯旋師
zhàng dì shōu mán hòu, yān jiāng zhào jiǎng guò.
瘴地收蠻后,煙江棹槳過。
jīng qí jiē xiù hǔ, gǔ jiǎo bàn chuī luó.
旌旗皆繡虎,鼓角半吹螺。
shèng huà fāng wú wài, mín xīn jù yǒu é.
圣化方無外,民心詎有訛。
mǎ xún guī lù shú, rén bǐ qù shí duō.
馬循歸路熟,人比去時多。
xǐ qì fú sān xiá, jūn shēng dòng jiǔ hé.
喜氣浮三峽,軍聲動九河。
yáo zhī shuāng què xià, qí jìn tài píng gē.
遙知雙闕下,齊進太平歌。
“軍聲動九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