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乃寡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雪乃寡和”全詩
和寡非所悲,衒玉徒取禍。
奈何刖足者,抱璞不知過。
進非烈士忠,退恥愚夫懦。
傭春匪利直,販鬻欲自涴。
山中一尺雪,且復掩扉臥。
¤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感懷(十四首)》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懷(十四首)》是明代詩人楊基的作品。這首詩通過對璞玉和白雪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于內在美與外在華麗之間的思考。
詩意:
詩中的璞玉象征內在的美德和才華,白雪則代表外在的浮華和虛飾。作者認為真正的美應該深藏于內心,而不是張揚外露。他認為追求虛飾和表面的華麗只會招致禍患。詩中提到刖足者,指的是為了追求美的短暫快感而愿意犧牲自己的人。而退縮不前、怯懦的人則被視為愚昧可恥的。詩人還指出貪圖外在的華美只會使人淪為傭人,失去自由和尊嚴。最后,詩人以山中一尺雪作結,表達了他的回歸自然之態度,選擇隱藏自己的才華,追求內心的寧靜與真實。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而深刻的語言,對人們對美的追求進行了深入思考。作者通過對璞玉和白雪的對比,揭示了社會上對外在美的過度追求和虛飾的危害。他認為真正的美應該源自內心,而非外表的虛華。詩中的刖足者和退縮不前的人物形象,展現了作者對于那些為了虛飾而放棄真實的人的批判態度,同時也呼吁人們要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最后,詩人以山中一尺雪作結,表達了他對于返璞歸真、追求內心平靜的向往。
這首詩情感深沉,意蘊豐富,通過簡潔而富有隱喻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于真實美與虛華之間的思考。它啟示人們要珍惜內在的美德和真實的自我,而不是被外在的虛飾所迷惑。同時,詩中的山中一尺雪也給人以啟示,提醒人們在喧囂的塵世中,時刻保持內心的寧靜和純凈。這首詩在明代詩歌中獨樹一幟,具有獨特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白雪乃寡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huái shí sì shǒu
感懷(十四首)
pú yù yí shēn cáng, bái xuě nǎi guǎ hé.
璞玉宜深藏,白雪乃寡和。
hé guǎ fēi suǒ bēi, xuàn yù tú qǔ huò.
和寡非所悲,衒玉徒取禍。
nài hé yuè zú zhě, bào pú bù zhī guò.
奈何刖足者,抱璞不知過。
jìn fēi liè shì zhōng, tuì chǐ yú fū nuò.
進非烈士忠,退恥愚夫懦。
yōng chūn fěi lì zhí, fàn yù yù zì wò.
傭春匪利直,販鬻欲自涴。
shān zhōng yī chǐ xuě, qiě fù yǎn fēi wò.
山中一尺雪,且復掩扉臥。
¤
“白雪乃寡和”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