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樹落清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楓樹落清曉”全詩
聲傳燒竹火,人語滄波深。
鳧飛秋水黑,蛩吟涼露白。
江月參差光,芙蓉照芳魄。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楓陵秋》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楓陵秋》是明代楊基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楓樹在楓陵的秋天落下,清晨的野煙編織成愁緒的陰影。燃燒著竹子的火焰傳來聲音,人們的言語在漣漪中回蕩。野鴨飛翔在秋水上,黑色的羽毛在清涼的露水中閃爍。江中的月光參差不齊,映照著芙蓉花的美麗身影。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色和自然元素,表達了一種深沉的情感。楓樹的落葉和野煙的彌漫營造了一種憂郁的氛圍,暗示著作者內心的憂愁和沉思。同時,竹子的燃燒和人們的交談聲則給這種憂郁中帶來了一絲溫暖和生機。野鴨在秋水中飛翔,凸顯了季節的變遷和生命的輪回,而江中的月光和芙蓉花的倒影則象征著美麗和純潔。
整首詩詞以景寫情,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細膩和富有意象的語言,將作者對人生和自然的思考與感悟融入其中。同時,通過對季節的描繪和自然元素的運用,詩詞傳遞出一種深遠的意境,讓讀者感受到秋天的寂靜和凄美。這首詩詞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展現了楊基作為明代文人的細膩情感和詩詞才華。
“楓樹落清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ēng líng qiū
楓陵秋
fēng shù luò qīng xiǎo, yě yān jié chóu yīn.
楓樹落清曉,野煙結愁陰。
shēng chuán shāo zhú huǒ, rén yǔ cāng bō shēn.
聲傳燒竹火,人語滄波深。
fú fēi qiū shuǐ hēi, qióng yín liáng lòu bái.
鳧飛秋水黑,蛩吟涼露白。
jiāng yuè cēn cī guāng, fú róng zhào fāng pò.
江月參差光,芙蓉照芳魄。
“楓樹落清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