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芳草踏成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來芳草踏成蹊”全詩
多謝清明三日雨,舊痕新綠一般齊。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故山春日(四首)》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故山春日(四首)》
故山春日,是明代詩人楊基所作。這首詩描繪了春天來臨時故鄉的美景。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天來臨,芳草如茵,踏在腳下形成了小徑。小徑上既有車輪碾過的痕跡,也有馬蹄留下的印記。感謝清明節期間連降三日的雨水,使得故鄉的舊痕跡和新的綠色一同齊美。
這首詩以春日景色為主題,通過描繪故山春天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深情和對自然的贊美之情。詩中使用了芳草踏成蹊、車輪半馬蹄、清明三日雨、舊痕新綠等形象生動的描寫,展現出春天的生機和自然的恢復。詩人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將故鄉的美景展現在讀者面前,使人感受到春天的喜悅和生機勃勃的氣息。
這首詩詞既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眷戀,也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敏感和贊美之情。通過描寫春天的景色和自然現象,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生機和美麗的世界。讀者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歡樂和溫暖,也可以從中體會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總之,《故山春日(四首)》是一首以故鄉春天景色為主題的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眷戀和對自然的贊美之情。讀者可以從中領略到春天的美麗和生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達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春來芳草踏成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ù shān chūn rì sì shǒu
故山春日(四首)
chūn lái fāng cǎo tà chéng qī, bàn shì chē lún bàn mǎ tí.
春來芳草踏成蹊,半是車輪半馬蹄。
duō xiè qīng míng sān rì yǔ, jiù hén xīn lǜ yì bān qí.
多謝清明三日雨,舊痕新綠一般齊。
“春來芳草踏成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