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橋柳送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橋柳送人”全詩
窗鳴風減睡,炊斷雨添貧。
野路花迎客,江橋柳送人。
暫須依薄俗,憩此竄余身。
¤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江村雜興(十三首)》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村雜興(十三首)》是明代詩人楊基的作品。該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江村貧困的景象,表達了作者的生活感受和內心情緒。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陋巷泥三尺,
無人訪隱淪。
窗鳴風減睡,
炊斷雨添貧。
這個江村的小巷泥濘深達三尺,人們不來探訪我這個隱居的人。窗戶因風聲而不能入眠,炊煙因雨水而更加貧瘠。
這首詩通過描繪貧瘠的環境和作者的生活狀態,展示了一個冷落的江村景象。陋巷的泥濘、無人前來探訪,窗戶的風聲和炊煙的稀薄,都象征著作者孤獨、貧困的生活。這種貧困的環境與作者內心的困苦相互映襯,使詩中呈現出一種悲涼的氛圍。
野路花迎客,
江橋柳送人。
暫須依薄俗,
憩此竄余身。
野路上的花朵迎接著客人的到來,江橋邊的柳樹為人們送行。作者不得不暫時依附于俗世的瑣事,以此來安身立命。
在這種貧困的環境中,作者感到自己無法擺脫現實的束縛,只能暫時順從于俗世的瑣事。他用"野路花迎客"和"江橋柳送人"來表達自己對人情世故的體驗。這里的花和柳樹象征著熱鬧和離別,與作者孤獨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
整首詩通過簡練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展現了貧困、孤獨和對現實的無奈。作者通過這種寫作方式,抒發了自己內心的苦悶和對生活的感受,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底層人民的困境和生活狀態。這首詩以其深刻的詩意和情感表達,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橋柳送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cūn zá xìng shí sān shǒu
江村雜興(十三首)
lòu xiàng ní sān chǐ, wú rén fǎng yǐn lún.
陋巷泥三尺,無人訪隱淪。
chuāng míng fēng jiǎn shuì, chuī duàn yǔ tiān pín.
窗鳴風減睡,炊斷雨添貧。
yě lù huā yíng kè, jiāng qiáo liǔ sòng rén.
野路花迎客,江橋柳送人。
zàn xū yī báo sú, qì cǐ cuàn yú shēn.
暫須依薄俗,憩此竄余身。
¤
“江橋柳送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