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煙小雨濕流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疏煙小雨濕流光”全詩
半晌春晴便飄蕩,綴人簾幕上人床。
分類:
作者簡介(楊基)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祁陽道中(二首)》楊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祁陽道中(二首)》是明代詩人楊基創作的詩詞作品。這首詩詞描繪了祁陽道上疏煙小雨、流光濕潤的景象,以及因愁思而忙碌不暇的楊花。春天的陽光透過輕煙和小雨的洗禮,使得光線顯得柔和而濕潤。詩人的心情愁緒紛至沓來,使得他不得不忙碌起來,仿佛楊花也無法顧及自己的狂放。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詩人的內心情感,展現了疏煙小雨中的流光和詩人的愁思之間的對比。疏煙小雨給人一種寧靜、溫潤的感覺,而詩人的忙碌和愁苦則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詩人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內心的憂愁和矛盾情感。
這首詩詞給人以意境的美感,通過形象的描繪,將讀者帶入了祁陽道上疏煙小雨的世界中。詩人運用流光、楊花等形象,將自然景物與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增強了詩詞的感染力和藝術美感。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春天的柔和與濕潤,以及詩人內心的憂愁與矛盾情感。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與詩人內心情感的對比,展示了疏煙小雨中的流光和詩人的愁思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詩人深沉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考,同時也領略到了春天的柔美和濕潤。這首詩詞在意境的構建和表達方式上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值得我們品味和欣賞。
“疏煙小雨濕流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 yáng dào zhōng èr shǒu
祁陽道中(二首)
shū yān xiǎo yǔ shī liú guāng, chóu dé yáng huā bù xiá kuáng.
疏煙小雨濕流光,愁得楊花不暇狂。
bàn shǎng chūn qíng biàn piāo dàng, zhuì rén lián mù shàng rén chuáng.
半晌春晴便飄蕩,綴人簾幕上人床。
“疏煙小雨濕流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