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姮娥初到月虛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姮娥初到月虛輪”全詩
遍出六宮歌舞奏,姮娥初到月虛輪。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宮詞》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宮詞》是宋代王珪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宮花燭彩樓新,
天上仙橋不鎖春。
遍出六宮歌舞奏,
姮娥初到月虛輪。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宮廷盛景的場景。宮廷內的花燭照亮了彩樓,宛如一個嶄新的世界。天上的仙橋并沒有阻擋住春天的到來。在整個宮廷中,六宮的歌舞聲不絕于耳,而姮娥(古代神話中的月亮女神)也初次迎來了她的巡游。
賞析:
這首詩以宮廷為背景,描繪了一幅繁華壯麗的畫面。東宮內的花燭和彩樓的燈光交相輝映,給人一種新的感覺和氛圍。詩人通過形象的描繪,使讀者仿佛置身于宮廷的盛況之中。
詩中提到的天上仙橋未鎖春,表達了春天的來臨不受任何阻礙。這種意象象征著活力、希望和生機。宮廷內六宮的歌舞聲,更加增添了生動活潑的氣氛,讓整個宮廷充滿了歡樂與活力。
最后,詩人提到姮娥初到月虛輪,這是指月亮女神姮娥初次出現在月亮上。這一句話為整首詩增添了神秘感和詩意的層次。姮娥的出現與宮廷的盛況相呼應,使整首詩更加富有詩意和想象力。
《宮詞》以其瑰麗的描繪和豐富的意象,展現了宋代宮廷的繁華和壯麗。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生動的場景,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歡樂和神秘的宮廷世界中,使人們感受到宮廷的繁榮和生活的美好。
“姮娥初到月虛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ōng cí
宮詞
dōng gōng huā zhú cǎi lóu xīn, tiān shàng xiān qiáo bù suǒ chūn.
東宮花燭彩樓新,天上仙橋不鎖春。
biàn chū liù gōng gē wǔ zòu, héng é chū dào yuè xū lún.
遍出六宮歌舞奏,姮娥初到月虛輪。
“姮娥初到月虛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